时间: 2025-04-28 09:45: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9:45:17
“下临”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从高处向下看或接近。基本含义通常涉及到一种从上到下的视角或位置关系,可以用来描述人、物体或景象的位置状态。
在文学中,“下临”常用于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或宏伟的建筑,如“山峰下临深谷”,营造出一种壮观的视觉效果。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于描述日常生活中的场景,例如“他从楼梯上往下临视”。在专业领域,如地理学或建筑学,“下临”可能用于精确描述地形或建筑物的位置关系。
同义词“俯瞰”和“俯视”与“下临”在意义上相似,但“俯瞰”更强调全面的视角,而“俯视”则更侧重于从高处向下看的行为。反义词“仰望”和“仰视”则表示从低处向上看。
“下临”由“下”和“临”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临”有接近、到达的意思,而“下”表示从高处向低处。随着语言的发展,“下临”逐渐固定为一个描述从高处向下看或接近的词汇。
在文化中,“下临”常用于诗词和文学作品中,用以描绘自然景观或建筑的壮丽,体现了文化中对自然和建筑美的追求和赞美。
“下临”这个词给我一种宏伟和壮观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站在高山或高楼上,俯瞰四周的景象,感受到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壮阔和自由。
我曾在旅行中站在一座高山的顶峰,下临着一片连绵的群山和深邃的峡谷,那一刻的震撼和感动至今难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下临”:
山巅之上,我下临着
云海翻涌,日出的光芒
穿透晨雾,照亮了
这片古老的土地。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站在高山或高楼上,下临着广阔的风景,视觉上给人一种开阔和震撼的感觉。听觉上,可能伴随着风声或鸟鸣,增添一种自然的和谐。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verlook”或“look down upon”,它们在意义上与“下临”相似,但具体用法和文化内涵可能有所不同。
“下临”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它不仅描述了一种空间关系,还蕴含了对自然和建筑美的赞美。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下临”这个词,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和生动地描绘场景,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1.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2.
【临】
哭(很多人哭,或聚众哭,为丧事而悲痛哭泣)。
【引证】
《集韵》-临,哭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国人大临,守陴者皆哭。 、 《史记·高祖本纪》-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 、 《汉书·文帝纪》-遗昭曰,无发民哭临宫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