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4:52: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52:39
期末: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一个时间段的结束,特别是在教育领域中,通常指的是一个学期或学年的结束。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可以指任何预定周期的末尾。
“期末”一词源于汉语,由“期”和“末”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期”指的是一段时间,而“末”则表示结束或末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被广泛用于描述各种周期的结束。
在教育文化中,“期末”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点,因为它标志着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和评估。在社会层面,它也可能与年终总结、回顾和计划新的一年相关联。
对于学生来说,“期末”可能带来压力和紧张,因为涉及到考试和成绩。然而,它也可能带来期待和兴奋,因为标志着假期的开始。
在我的学生时代,每次期末都是一次挑战,需要平衡复习和休息。有一次,我和朋友们组织了一个复习小组,我们一起学习,互相帮助,最终我们都取得了好成绩。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期末”:
随着期末的钟声响起,
书页翻飞,笔尖跳跃,
知识的海洋,我们勇敢航行,
在知识的彼岸,我们终将抵达。
想象一下,图书馆里学生们埋头苦读的场景,或是教室里紧张的考试氛围,这些都是“期末”带来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能是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或是钟声宣告考试结束的声音。
在英语中,“期末”可以对应为“end of term”或“end of semester”,在不同的文化和教育体系中,这个概念都是普遍存在的。
“期末”这个词在教育和个人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标志着时间的结束,也代表着新的开始。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多重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更准确和丰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1.
【期】
(形声。从月,其声。金文从日,其声。战国古文从日,丌(qí)声。日、月都有表时间的意思。本义:约会,约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会者,合也,期者,邀约之意,所以为会合也。”-期,会也。 、 《易·归妹》-归妹愆期。 、 《管子·侈靡》。注:“匝一月曰期。”-若旬虚期于月津。 、 《礼记·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叔孙旦而立期焉。 、 《史记·留侯世家》-与老人期,后何也? 、 《世说新语·方正》-与友期行。
2.
【末】
(指事。金文字形。“木”上加一点,指明树木末梢所在处。本义:树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末,木上曰末。 、 《孟子》-不揣其本,而齐其末。 、 《淮南子·地形》-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 、 《左传·哀公十一年》-末大必折。
【组词】
末大、 末大必折、 末杪、 末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