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46: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46:07
“期期”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作副词,表示“每期”或“每次”的意思。它强调的是一种规律性或重复性的行为或**。
在文学作品中,“期期”可以用来描述某种定期发生的**,如“期期杂志”表示每期出版的杂志。在口语中,它可能用来强调某人每次都会做某事,如“他期期都来”表示他每次都会来。在专业领域,如医学或科学研究中,“期期”可能指代实验或研究的每个阶段。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境和强调的重点不同。例如,“每次”更侧重于行为的重复,而“期期”则更强调规律性和时间上的周期性。
“期期”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期”字重复构成,强调时间的周期性。在古代汉语中,“期”已有期待、约定的意思,而“期期”则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副词用法。
在文化中,“期期”常用于描述定期出版的刊物或定期举行的活动,如“期期报纸”、“期期会议”。这种用法反映了人对时间规律性和周期性的重视。
“期期”这个词给人一种规律、可靠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稳定性和可预测性,这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使用“期期”来描述我订阅的杂志或参加的定期培训课程。例如,“我期期都读《经济学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期期”:
月圆之夜,期期如约,
星辰闪烁,期期不误。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本定期出版的杂志,每期的封面设计都有所不同,但都保持着一种连续性。听觉上,可以联想到钟表的滴答声,象征着时间的规律性。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very issue”或“every time”,但“期期”更强调的是时间的周期性和规律性。
“期期”这个词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副词,它不仅强调了行为的重复性,还强调了时间的规律性。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帮助我更准确地描述那些定期发生的*或行为。通过深入学“期期”,我更加理解了汉语中对时间规律性的重视,并能在我的表达中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个词。
1.
【期】
(形声。从月,其声。金文从日,其声。战国古文从日,丌(qí)声。日、月都有表时间的意思。本义:约会,约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会者,合也,期者,邀约之意,所以为会合也。”-期,会也。 、 《易·归妹》-归妹愆期。 、 《管子·侈靡》。注:“匝一月曰期。”-若旬虚期于月津。 、 《礼记·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叔孙旦而立期焉。 、 《史记·留侯世家》-与老人期,后何也? 、 《世说新语·方正》-与友期行。
2.
【期】
(形声。从月,其声。金文从日,其声。战国古文从日,丌(qí)声。日、月都有表时间的意思。本义:约会,约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会者,合也,期者,邀约之意,所以为会合也。”-期,会也。 、 《易·归妹》-归妹愆期。 、 《管子·侈靡》。注:“匝一月曰期。”-若旬虚期于月津。 、 《礼记·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叔孙旦而立期焉。 、 《史记·留侯世家》-与老人期,后何也? 、 《世说新语·方正》-与友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