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40: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40:57
侦听:指秘密地听取或监听他人的谈话或通信,通常用于情报收集或监控活动中。
侦听一词源于汉语,由“侦”和“听”两个字组成。在古代,侦听可能指的是侦查敌情或监视可疑活动。随着技术的发展,侦听的手段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和隐蔽。
在现代社会,侦听常常与隐私权和监控技术的发展相关联。它引发了对个人隐私保护和监控合法性的广泛讨论。
侦听往往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色彩,因为它涉及到侵犯个人隐私和秘密。它可能让人联想到**、秘密警察或不道德的行为。
在个人生活中,侦听可能发生在无意中听到别人的谈话,或者在某些情况下,有意地监听他人的通信。这种行为可能会引起道德和法律上的争议。
在诗歌中,侦听可以被用来象征秘密和隐藏的真相:
在寂静的夜里,侦听风的低语, 秘密在黑暗中悄然传递。
侦听可能让人联想到戴着耳机的监听人员,或者在黑暗中悄悄接近的身影。听觉上,它可能与窃窃私语或电子设备的静音操作声相关联。
在不同语言中,侦听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含义都是关于秘密监听。例如,英语中的“eavesdropping”和“wiretapping”都与侦听相关。
侦听是一个涉及隐私、道德和法律的复杂词汇。它在不同语境和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引发了对个人权利和社会监控的深刻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侦听这一词汇对于把握其细微差别和情感色彩至关重要。
1.
【侦】
(形声。从人,贞声。本义:探伺,暗中察看)。
同本义。
【引证】
《字汇》-外令兄弟求其纤过,内使御者侦伺得失。
【组词】
侦知、 侦伺、 侦者
2.
【听】
(形声。本字从耳德,壬(tìng)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听,聆也。 、 《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书·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 、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行人驻足听。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 、 《资治通鉴·唐纪》-夜阑卧听风吹雨。 、 、 宋·辛弃疾《西江月》-听取蛙声一片。
【组词】
听知、 听受、 听言、 听真、 听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