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13: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13:03
玉简:字面意思是指用玉制成的简牍,古代用于记录文字的载体。基本含义是指珍贵的文献或书籍,常用于比喻古代的典籍或重要的文献资料。
玉简一词源于古代**,当时玉被视为珍贵的材料,用于制作简牍(古代的书写材料)。随着时间的推移,玉简逐渐成为珍贵文献的代名词,象征着知识和智慧的传承。
在**文化中,玉一直被视为吉祥和珍贵的象征,因此玉简也带有高贵和神圣的意味。在古代,玉简常被用于记录重要的文献和典籍,因此在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玉简给人以庄重、珍贵和古老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古代的智慧和文化的传承,激发人们对历史的敬畏和对知识的追求。
在我的生活中,玉简常被用来形容那些珍贵且难以获得的书籍或资料。例如,当我阅读一本罕见的古籍时,我会感叹这是一本“玉简”,因为它不仅内容丰富,而且难以获取。
诗歌: 玉简藏深阁,字字皆珠玑。 千年智慧在,传承永不绝。
故事: 在一个古老的图书馆里,有一本被称为“玉简”的神秘书籍。据说,谁能解读其中的文字,就能获得无尽的智慧和力量。
视觉: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学者在昏黄的灯光下,小心翼翼地翻阅着一本古老的玉简,书页上泛着淡淡的光泽。
听觉:想象一段悠扬的古琴声,伴随着翻阅玉简的沙沙声,营造出一种古朴而神秘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黄金书卷”或“神圣的经文”,都用来形容珍贵的文献或典籍。例如,在西方文化中,“圣经”或“古兰经”常被视为神圣的文献,与玉简在**的文化地位相似。
通过对玉简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文化和语言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知识和智慧的传承。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玉简可以增强语言的深度和丰富性,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传达文化和历史的内涵。
1.
【玉】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 、 《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君无故玉不去身。 、 《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五玉。 、 《周礼·王府》-王齐则共食玉。 、 《书·洪范》-惟辟玉食。 、 《左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组词】
玉情儿、 玉墀、 玉阙、 玉虚、 玉树、 玉砚、 玉雕、 玉栏
2.
【简】
(形声。从竹,间声。本义:竹简。古代书写了文字的狭长竹片)。
同本义。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或木片,竹片称“简”,木片称“札”或“牍”,统称为“简”。若干简编缀在一起的叫“策”(册)。
【引证】
《诗·小雅·出车》-畏此简书。 、 《礼记·王制》。注:“策书也。”-执简记。 、 《考工记·弓人》-小简而长。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昭王读法十余简而睡卧矣。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
【组词】
简素、 简书、 简札、 简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