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9 08:25: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08:25:04
“汤元”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在北方地区使用,特别是在北京及其周边地区。字面意思是指汤圆,是一种传统的甜点,通常由糯米粉制成,内含甜馅(如红豆沙、芝麻、花生等),在冬至、元宵节等节日中尤为常见。
在文学作品中,“汤元”可能被用来象征团圆和家庭的温暖。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直接用“汤元”来指代这种食物,或者在谈论节日*俗时提及。在专业领域,如食品科学或烹饪艺术中,可能会更详细地讨论汤元的制作工艺和历史。
同义词:汤圆、元宵 反义词:(由于“汤元”主要指一种食物,通常不涉及反义词)
“汤元”一词源于**古代,最初可能只是指汤中的圆子,后来逐渐演变为特指糯米粉制成的甜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制作方法和口味也不断丰富和变化。
在**文化中,汤元象征着团圆和和谐,是节日庆祝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一种食物,也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提到“汤元”,我联想到温馨的家庭聚会和节日的喜庆氛围。它带给我的情感反应是温暖和满足,因为它常常与美好的记忆和传统*俗联系在一起。
在我的生活中,汤元是冬至和元宵节的传统食物。每逢这些节日,家人会一起动手制作汤元,这不仅是一种烹饪活动,也是一种增进亲情的方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汤元”:
冬至夜,月儿圆,
汤元香,家团圆。
糯米白,馅儿甜,
一口咬,幸福满。
想象一下,在一个寒冷的冬夜,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锅里煮着滚烫的汤元,蒸汽升腾,香气四溢。这种场景不仅带来视觉上的温暖,也让人感受到听觉上的宁静和满足。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食物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制作方式。例如,日本的“餅”(Mochi)也是一种由糯米制成的食物,但形状和用途与汤元有所不同。
通过对“汤元”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象征意义。它不仅是一种食物,也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传统的延续。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词汇的文化背景和情感内涵,以丰富我的语言运用。
1.
【汤】
水势浩大、水流很急的样子
【引证】
范仲淹《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 《歌声》-东边是流水汤汤的延河,隔河是清凉山。
广大貌;浩茫貌
【引证】
南朝梁·沈约《待罪江南思北归赋》-心汤汤而谁告?魄寂寂而何语?
2.
【元】
(会意。从一,从兀。甲骨文字形。象人形。上面一横指明头的部位。上一短横是后加上去的,依汉字造字规律,顶端是一横的,其上可加一短横。本义: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当训首也。-元,始也。 、 《左传·襄公九年》-元,体之长也。 、 《仪礼·士冠礼》-始加元服。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狄人归其元。 、 《左传·哀公十一年》-归国子之元。 、 《孟子》-勇士不忘丧其元。 、 《礼记·曲礼》。注:“头也。”-牛曰一元大武。 、 《新唐书》-吐蕃叛换方炽,敬玄失律,审礼丧元,安可更为西方生事?
【组词】
元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