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5:10: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5:10:13
词汇“怒蛙可式”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从字面上看,“怒蛙”可能指的是一只生气的青蛙,而“可式”则不太容易直接解释,可能与某种形式或模式有关。由于这个词汇的特殊性,我们将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由于“怒蛙可式”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基本定义。它可能是某个特定领域或方言中的词汇,或者是某个作者创造的词汇。
由于缺乏广泛的使用语境,我们无法讨论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如果这个词汇出现在某个特定的文学作品或专业领域中,可能需要具体的文本分析来理解其含义。
由于“怒蛙可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们无法提供标准的例句。如果它在某个特定的文本中出现,可以提供该文本中的句子作为例句。
由于“怒蛙可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们无法列出相关的同义词和反义词。
由于“怒蛙可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们无法探讨其词源和历史演变。
由于“怒蛙可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们无法分析它在特定文化或社会背景中的意义和影响。
对于“怒蛙可式”这个词汇,可能会有一些有趣的联想,比如想象一只生气的青蛙在某种特定的模式下行动,这可能会引起一些幽默或奇特的情感反应。
由于“怒蛙可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的例子可能非常有限。如果有人在某个特定的情境下使用过这个词汇,可以分享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可以将“怒蛙可式”融入到诗歌或故事中,创造一个关于生气的青蛙在某种特定模式下行动的场景,以此展示其灵活性。
可以想象一只生气的青蛙在某种特定模式下跳跃的画面,或者与之相关的声音,如青蛙的叫声。
由于“怒蛙可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们无法比较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
“怒蛙可式”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特定领域或方言中的词汇,或者是某个作者创造的词汇。由于缺乏广泛的使用语境和明确的定义,我们无法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常用词汇更为重要。
越王勾践见怒蛙而式之。御者曰:‘何为式?’王曰:‘蛙有气如此,可无为式乎?’士人闻之曰:‘蛙有气,王犹为式,况士人有勇者乎!’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了越王勾践,囚禁了他三年时间,后来放他回国。越王勾践为了复仇,卧薪尝胆,经常鼓舞士气,一次他看到一个鼓足气的青蛙,立即停车让道表示敬意,侍者问为什么?勾践说青蛙有勇气,值得敬佩。士人闻之纷纷想成为勇士
1.
【怒】
(形声。从心,奴声。本义:发怒,明显地表形于外的生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怒,恚也。 、 《国语·周语》-怨而不怒。 、 《诗·邶风·柏舟》-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 唐·柳宗元《三戒》-驴不胜怒。 、 唐·杜甫《石壕吏》-吏呼一何怒。 、 晋·干宝《搜神记》-王怒。
2.
【蛙】
(形声。从虫,圭声。本义:田鸡类动物。青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苏俗谓之田鸡,扬州谓之水鸡,亦曰吠蛤。 、 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听取蛙声一片。
【组词】
蛙市、 蛙吹、 蛙角、 蛙怒、 蛙蛤
凹隐。扳着脸的样子。
【引证】
《金瓶梅》-那陈经济把脸儿蛙着不言语。
3. 【可】
4.
【式】
(形声。从工,弋(yì)声。工有“矩”的意思。本义:法度;规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式,法也。 、 《周书·谥法》-式,法也。 、 《诗·大雅·下武》。传:“法也。”-下士之式。 、 《周礼·篔人》。注:“谓筮制作法式也。”-三曰筮式。 、 《周礼·典妇功》-掌妇式之法。 、 《周礼·太宰》。注:“谓用财之节度。”-九式。
【组词】
式度、 式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