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14: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14:22
文具:指用于书写、绘画、办公等用途的工具和材料,如笔、纸、橡皮、尺子、文件夹等。
文具一词源自汉语,历史悠久,最初指的是与文字书写相关的工具。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包括所有与书写、绘画和办公相关的工具和材料。
在许多文化中,文具与学习和教育紧密相关,常被视为知识和智慧的象征。在商业社会中,文具也是办公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工作效率和组织能力相关。
文具常常唤起人们对学校时光的回忆,或是对整洁有序的工作环境的向往。它也可能与创造性和个人表达的自由联系在一起。
在我的学生时代,每次开学前购买新文具都是一种期待和兴奋的体验,新笔记本和笔总是能激发我的学习热情。
在诗歌中,文具可以被用来比喻时间的流逝或记忆的保存:
笔尖轻触纸面,
墨迹记录岁月,
每一页,都是时间的见证。
文具的视觉联想可能包括整齐排列的彩色笔、光滑的笔记本封面,或是橡皮擦的柔软质感。听觉上,可能是笔尖在纸上滑动的沙沙声,或是文件夹合上的清脆声响。
在不同语言中,文具的表达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概念相似。例如,英语中的“stationery”与汉语中的“文具”含义相近,都指代书写和办公用品。
文具不仅是实用的工具,也是文化和情感的载体。它连接着学习、工作和创造性表达,是语言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对文具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1.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章以奉五色。 、 《荀子·非相》-美于黼黼文章。 、 《韩非子·十过》-茵席雕文。 、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斑文小鱼。
【组词】
文驾、 文斑、 文旆、 文绣、 文织、 文鳞
2.
【具】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鼎”,下面是双手。表示双手捧着盛有食物的鼎器(餐具)。本义:准备饭食或酒席)。
同本义。泛指准备,备办。
【引证】
《说文》-具,供置也。 、 《广韵》-具,备也,办也。 、 《仪礼·士相见礼》。注:“犹办也。”-以食具告。 、 《礼记·祭统》-官备则具备。 、 《汉书·何武传》-寿为具召武帝显。 、 张衡《东京赋》-礼举仪具。 、 《孙子·谋攻》-具器械。 、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第二板已具。 、 清·方苞《狱中杂记》-别具本章。
【组词】
具食、 具觞、 具状、 具禀、 具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