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2:12: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2:12:06
文儒:这个词汇通常指的是有学问、有教养的文人或学者,特别是那些精通儒家经典和文学的人。在古代**,文儒往往指的是那些既有文学修养又有道德操守的知识分子。
文学语境:在文学作品中,文儒常常被描绘为智慧的象征,他们的言谈举止往往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口语语境:在日常口语中,文儒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学识渊博、举止文雅的人,有时也带有一定的尊敬或敬仰的意味。
专业领域:在学术或教育领域,文儒可能特指那些专注于儒家经典研究的学者。
同义词:学者、文人、儒士、士人
反义词:武夫、粗人、莽夫(这些词汇通常指那些不注重学问和修养的人)
词源:文儒一词源于**古代,文指的是文学、文化,儒指的是儒家,两者结合形成了这个词汇。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儒的含义逐渐固定为指那些有学问、有教养的文人或学者。
在**传统文化中,文儒被视为社会的精英阶层,他们的知识和道德标准被广泛推崇。在科举制度下,文儒往往是通过考试选拔出来的官员,他们在社会治理和文化传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文儒这个词汇往往带有一种尊敬和敬仰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博学多才、品德高尚的知识分子。在现代社会,文儒的形象可能更多地与学者、教授等职业联系在一起。
在我的学*经历中,我曾遇到过一位教授,他不仅学识渊博,而且为人谦和,深受学生爱戴。在我心中,他就是一位现代的文儒。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文儒:
书卷多情似故人,
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
胸次全无一点尘。
文儒的形象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书房,书架上摆满了古籍,一位老者正坐在书桌前,手持毛笔,认真地书写着。这种场景可能伴随着古琴的悠扬声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文儒的概念可能是“scholar”或“intellectual”,这些词汇也指那些有学问、有思想的人,但它们并不特指儒家学者。
文儒这个词汇在*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指代那些有学问的人,还包含了道德和文化的双重意义。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文儒这个词汇,有助于我更好地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
1.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章以奉五色。 、 《荀子·非相》-美于黼黼文章。 、 《韩非子·十过》-茵席雕文。 、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斑文小鱼。
【组词】
文驾、 文斑、 文旆、 文绣、 文织、 文鳞
2.
【儒】
(形声。从人, 需声。本义: 术士)。
同本义。春秋时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熟悉诗书礼乐而为贵族服务的人。
【引证】
《说文》-儒,术士之称。 、 《法言·君子》-通天地之人曰儒。 、 《论衡·超奇》-能说一经者为儒生。 、 《墨子·非儒下》-儒浩居而自顺者也。 、 《周礼·太宰》-四曰儒,以道得民。 、 《礼记·儒行》-儒之言优也和也,言能安人能服人也。
【组词】
儒师;儒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