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24: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24:26
工时:指工作时间的计量单位,通常指一个人在一个工作日内所投入的工作时间。工时可以用来计算工资、评估工作效率、规划生产进度等。
工时一词源于对工作时间的量化需求,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工时的概念变得尤为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劳动报酬和生产效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工时的计算和管理方法也在不断演变,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需求。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工时的意义和重要性各不相同。在一些国家,长时间的工作被视为勤奋和奉献的标志,而在其他国家,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更受重视。工时的长短和分配方式反映了社会对劳动价值的认知和劳动法规的完善程度。
工时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辛勤工作、加班、压力和疲劳。它也可能引发对工作效率、生活质量和劳动权益的思考。
在个人生活中,工时的概念可能与工作满意度、收入水平和生活节奏紧密相关。例如,一个人可能会根据自己的工时来规划休闲活动和家庭时间。
在诗歌中,工时可以被用来象征劳动的艰辛和时间的流逝:
“工时的钟声,敲打着岁月的窗, 每一刻的付出,编织着生活的网。”
工时可能让人联想到工厂的钟声、办公室的键盘声或是工人的汗水。视觉上,它可能与时钟、工作台或是繁忙的街道景象相关联。
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工时的概念和计算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欧洲国家,法律规定了严格的工时上限,而在一些亚洲国家,长时间工作被视为常态。
工时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仅是工作时间的简单计量,它还反映了社会对劳动的态度、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以及劳动者的权益。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工时这一概念,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探讨和理解现代社会的劳动现象。
1.
【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工具形。“工”、“巨”(矩)古同字,有“规矩”,即持有工具。本义:工匠的曲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工,巧饰也,象人有规榘也。 、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许君谓工象人有规榘,说颇难通,以巧饰训工,殆非朔义。以愚观之,工盖器物之名也。知者:《工部》巨下云:“规巨也,从工,象手持之。”按:工为器物,故人能以手持之,若工第为巧饰,安能手持乎…以字形考之,工象曲尺之形,盖即曲尺也。
2.
【时】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时,四时也。 、 《释名》-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 《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谓其三时不害。 、 《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 、 《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 、 《左传·闵公二年》-时事之征也。 、 《管子·山权数》-时者,所以记岁也。 、 《淮南子·天文》-四时者,天之吏也。 、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四时和谓之宝烛。 、 《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敬授人时。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组词】
时气、 时若、 时食、 时耕、 时夏、 时暑、 时景、 时禽、 时享、 时序、 时祀、 时田、 时令病、 时衣、 时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