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02: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02:41
词汇“旁烛”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旁烛”字面意思是指在旁边点燃的蜡烛。基本含义可能是指辅助性的光源,或者比喻性地指辅助性的帮助或指导。
由于“旁烛”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专业领域等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可能在一些古文或特定文学作品中出现,用以形容辅助性的光亮或帮助。
由于“旁烛”不常见,以下示例句子可能需要创造性构思:
“旁烛”由“旁”和“烛”两个字组成。“旁”意为旁边,“烛”意为蜡烛。这个词可能在古代文献中有所出现,但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常用,因此其演变和使用频率都有所下降。
在古代,蜡烛是重要的光源,旁烛可能象征着辅助性的支持或指导。在现代社会,由于电灯的普及,蜡烛的使用减少,旁烛这一概念也随之淡出日常生活。
“旁烛”可能让人联想到温馨、宁静的夜晚,或者是在困难时刻的微小帮助。它可能唤起一种温暖和感激的情感。
由于“旁烛”不常见,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这个词汇。它更多地存在于文学作品或特定语境中。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低垂,星辰稀疏,唯有一旁烛光,静静守护着梦的边缘。”
视觉上,旁烛可能让人想到一支点燃的蜡烛,发出柔和的光芒。听觉上,可能是蜡烛燃烧时的轻微噼啪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旁烛”的词汇,但类似的辅助性光源或帮助的概念在各种文化中都有体现。
“旁烛”作为一个不太常用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相对有限。在学习语言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对语言多样性的认识,但在日常交流中可能并不实用。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掌握常用词汇和表达更为重要。
1.
【旁】
(形声。从二阙,方声。本义:大;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旁,溥也。 、 《广雅》-旁,广也。 、 《书·太甲上》。传:“旁,非一方。”-旁求俊彦。 、 张衡《东京赋》-群后旁戾。
2.
【烛】
(形声。从火,蜀声。本义:古代照明用的火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燋也。未爇曰燋,执之曰日烛,树地曰庭燎。苇薪为之,小者麻蒸为之。-烛,庭燎大烛也。 、 《仪礼·燕礼》-执烛于西阶上。 、 《周礼·司烜氏》。注:“树于门外,曰大庭燎。”-共坟烛庭燎。 、 《礼记·曲礼》-独不见跋。 、 《仪礼·士丧礼》注-火在地曰燎,执之曰烛。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举烛者,尚明也。 、 《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 陆游《雪夜感旧》-江月亭前桦烛香,龙门阁上驮声长。
【组词】
烛火、 烛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