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04: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04:30
词汇“工残”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个词汇的可能含义和用法。
“工残”这个词汇可以拆分为“工”和“残”两个字。其中,“工”通常指工作、工人或工程等,而“残”则有残缺、残余、残疾等含义。结合起来,“工残”可能指的是工作中造成的残疾或伤害,或者是指工作中的不完整状态。
由于“工残”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某些特定的行业或领域,如建筑、制造业等,可能会使用这个词汇来描述工人在工作中受到的伤害或残疾。
由于“工残”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可能没有明确的历史记录。它可能是近年来在某些行业或社群中逐渐形成的词汇。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工残”可能被用来强调工作环境的安全问题,或者是对工人权益的保护。它可能与劳动保护、工伤赔偿等社会议题相关。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工残”可能带来负面情感反应,因为它涉及到工作中的伤害和残疾。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工作风险、劳动保护不足等问题。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有人因工作而受到伤害,可能会使用“工残”这个词汇来描述自己的情况。例如,一个建筑工人可能会说:“我在工作中受了工残,现在需要长期治疗。”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工残”作为一个象征,代表工作中的艰辛和风险。例如: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受伤的工人在工地上,周围是繁忙的工作场景。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沉重或悲伤的音乐,来表达“工残”带来的情感。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工残”的词汇,但会有类似的表达来描述工作中的伤害或残疾。例如,英语中可能会使用“work-related injury”或“occupational disability”。
通过对“工残”这个词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它在描述工作中的伤害和残疾方面有一定的应用。虽然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在特定的语境和行业中,它可能具有一定的表达力和象征意义。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描述相关的情况。
1.
【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工具形。“工”、“巨”(矩)古同字,有“规矩”,即持有工具。本义:工匠的曲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工,巧饰也,象人有规榘也。 、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许君谓工象人有规榘,说颇难通,以巧饰训工,殆非朔义。以愚观之,工盖器物之名也。知者:《工部》巨下云:“规巨也,从工,象手持之。”按:工为器物,故人能以手持之,若工第为巧饰,安能手持乎…以字形考之,工象曲尺之形,盖即曲尺也。
2.
【残】
(形声。从歹(è),戋(jiān)声。从“歹”表示与死亡有关。本义:伤害)。
同本义。
【引证】
《苍颉篇》-残,伤也。 、 《战国策·秦策》。注:“灭也。”-昔智伯瑶残范中行。 、 《诗·大雅·民劳》-废为残贼。 、 《战国策·齐策》。注:“坏也。”-则汝残矣。 、 《史记·樊郦滕灌传》。集解:“谓多所杀伤也。”-凡二十七县残。 、 《战国策·秦策》。注:“害也。”-张仪之残,樗里疾也。 、 《周礼·夏官》-放轼其君则残之。 、 《左传·宣公二年》-残名以逞。
【组词】
摧残、 残心、 残贼、 残灭、 残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