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0:56: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0:56:11
“元戎启行”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元戎”和“启行”两个词组成。其中,“元戎”指的是军队的主帅或高级将领,“启行”则意味着开始行动或出发。因此,“元戎启行”字面意思是军队的主帅开始行动,常用来比喻高级领导人或重要人物开始采取行动或启动某项重要事务。
在文学作品中,“元戎启行”常用于描述战争或重大的开始,赋予场景以庄严和正式的氛围。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场合或书面语中,它仍然是一个表达权威和正式行动的恰当词汇。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政治或历史研究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精确描述特定的开始。
“元戎启行”源自古代军事用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展到政治和社会领域,但核心含义保持不变,即指高级领导人或重要人物的行动开始。
在**文化中,军事和政治领导人的行动往往被赋予重大意义,因此“元戎启行”这个成语在描述这些重要时刻时,传达了一种权威和正式的感觉。
这个成语给人以庄重、正式和权威的联想,常用于描述那些具有历史意义或重大影响的行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情感反应。
在个人经历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某些正式或重要的个人决策时,如职业转变或重大项目启动时,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增强表达的正式性和权威感。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元戎启行”来描绘一个英雄或领袖的崛起,如:
星辰指引,元戎启行, 万众瞩目,光辉征程。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威严的将军骑马出征的场景,背景是壮丽的日出或战旗飘扬。听觉上,可能联想到战鼓声或号角声,增添一种庄严和紧张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e commander sets forth”或“the leader initiates action”,但这些表达没有“元戎启行”那种深厚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元戎启行”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高级领导人的行动,还传达了一种权威和正式的感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文本的正式性和权威性,是汉语学中一个重要的词汇。
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唐·柳宗元《剑门铭》:“鼖鼓一振,~,取其渠魁,以为大戮。”
1.
【元】
(会意。从一,从兀。甲骨文字形。象人形。上面一横指明头的部位。上一短横是后加上去的,依汉字造字规律,顶端是一横的,其上可加一短横。本义: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当训首也。-元,始也。 、 《左传·襄公九年》-元,体之长也。 、 《仪礼·士冠礼》-始加元服。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狄人归其元。 、 《左传·哀公十一年》-归国子之元。 、 《孟子》-勇士不忘丧其元。 、 《礼记·曲礼》。注:“头也。”-牛曰一元大武。 、 《新唐书》-吐蕃叛换方炽,敬玄失律,审礼丧元,安可更为西方生事?
【组词】
元首
2.
【戎】
(会意。从戈,从十。“戈”是兵器,“十”是铠甲的“甲”。本义:古代兵器的总称。弓、殳、矛、戈、戟为古代五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戎,兵也。 、 《礼记·月令》-以习五戎。 、 《礼记·王制》。注:“军器也。”-戎器不粥于市。 、 《易·同人》-伏戎于莽。 、 《诗·大雅·抑》-弓矢戎兵。
【组词】
戎仗、 戎器、 戎储、 戎钺、 戎具
3.
【启】
(会意。从户,从口。甲骨文字形,左边是手(又),右边是户(单扇门);用手开门,即开启的意思。后繁化加“口”,或省去手(又)而成“启”。金文又加“攴”(pū)成“啓”。现简化为“启”。本义:开,打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启,开也。
4.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