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08: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08:03
吹垢索瘢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吹去灰尘,寻找瑕疵。基本含义是指挑剔别人的小毛病,过分苛求。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对他人要求过于严格,甚至到了吹毛求疵的程度。
在文学作品中,吹垢索瘢 常用来批评那些过于挑剔的评论家或批评者。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对小事过于计较的人。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学术界,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描述那些在审查文件或论文时过于细致的人。
吹垢索瘢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吹毛求疵,垢索瘢。”原意是指在处理事务时过于细致,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对他人过于苛刻。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和为贵”,因此吹垢索瘢** 这种行为往往被视为不受欢迎的。在现代社会,这种行为可能会影响人际关系,尤其是在团队合作和职场环境中。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一种不友善和缺乏宽容的态度。联想上,它让我想到那些总是找茬的人,让人感到不舒服。
在我的工作中,我遇到过一位同事,他对每一个细节都吹垢索瘢,导致团队氛围紧张。这让我意识到在合作中保持宽容和理解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春风的吹拂下, 吹垢索瘢的心, 何时能放下挑剔, 拥抱宽容的阳光。”
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个人拿着放大镜,仔细检查每一个微小的瑕疵。听觉上,可能是那种不断指出错误的尖锐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nitpicking" 或 "quibbling",它们也有挑剔小问题的意思,但在文化内涵上可能略有不同。
吹垢索瘢 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与人交往时要保持宽容和理解,避免过度挑剔。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汉语,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石州此谱为二百年来仅有之作,余非敢咱们垢索瘢,正以其大体既醇,更愿为去微瑕以归粹美耳。
1.
【吹】
(会意。从口,从欠。“欠”是出气的意思。本义:合拢嘴唇用力呼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吹,嘘也。 、 《庄子·逍遥游》-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组词】
吹火筒;吹火、 吹网、 吹吁
2.
【垢】
(形声。从土,后声。本义:污秽,尘土一类的脏东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垢,浊也。 、 《庄子·大宗师》-茫然彷徨乎尘垢之外。 、 《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 、 韩愈《进学解》-爬罗剔块,刮垢磨光。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组词】
积垢;尘垢;泥垢;牙垢;污垢;耳垢
3.
【索】
(会意。意为用绳子把木头束起。于省吾认为是绳索。本义:大绳子)。
同本义 。后泛指各种绳索。
【引证】
《说文》-索,草有茎叶可作绳索。 、 司马迁《报任安书》-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 《列士·天瑞》-鹿裘带索,鼓琴而歌。 、 《后汉书·段颍传》-追讨南度河,使军吏田晏、夏育慕先登,悬索相引。复战于罗亭,大破之。 、 《诗·豳风·七月》-昼尔于茅,宵而索綯。
【组词】
索苇、 索头、 索桥
4.
【瘢】
创伤或疮疖等愈后的疤痕。
【引证】
《说文》-瘢,痍也。从疒,般声。 、 《苍颉篇》-瘢,痕也。 、 《汉书·朱博传》-视其面,果有瘢。
【组词】
瘢疣、 瘢夷
皮肤上的斑点。
【引证】
《红楼梦》-两边腮上微微的几点雀瘢。
【组词】
瘢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