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28: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28:37
词汇“不蕤”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似乎没有确切的定义和广泛的使用记录。因此,我将基于假设和推测来进行分析,假设“不蕤”是一个可能存在的词汇。
假设“不蕤”是一个形容词,可能的意思是“不繁茂”或“不杂乱”。这里的“蕤”可能指的是植物的茂盛或杂乱无章的状态。
由于“不蕤”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考证。如果假设它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可能源自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后来逐渐淡出常用语汇。
在追求简洁和有序的现代社会中,“不蕤”可能被用来表达一种审美或生活态度,强调简约而不失秩序。
这个词可能给人带来一种宁静和整洁的感觉,让人联想到有序的空间和清晰的思想。
由于“不蕤”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可能较少。但如果在一个追求简约生活的社区中,这个词可能会被用来描述理想的生活环境。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不蕤”来形容一种宁静的自然景象或内心的平和状态。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整齐的草地或一间整洁的书房。在音乐中,可能联想到轻柔而有节奏的旋律。
由于“不蕤”不是一个常用词汇,跨文化比较可能不适用。
尽管“不蕤”不是一个常用词汇,通过假设和推测,我们可以探索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可能用法和意义。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探索不常见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蕤】
(形声。上形,下声。本义:草木花下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蕤,草木华垂貌。
衣服帐幔或其他物体上的悬垂饰物。
【引证】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 、 《礼记》-大白冠、缁布之冠皆不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