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06: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06:52
滇缅公路:滇缅公路是一条连接云南省昆明市与缅甸的公路,正式名称为“云南省昆明至缅甸腊戍公路”。这条公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扮演了重要角色,是与外界物资交流的重要通道,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它是获取国际援助的关键路线。
在文学作品中,滇缅公路常被描绘为抗战英雄主义和民族坚韧的象征。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简称为“滇缅路”,并常与抗战历史和艰苦环境联系在一起。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和交通工程学,滇缅公路的研究涉及其建设技术、历史意义和战略价值。
同义词:滇缅路、昆明至腊戍公路 反义词:无直接反义词,但可与“和平时期的基础设施”对比
滇缅公路的名称来源于其连接的两个地区:“滇”指云南,“缅”指缅甸。在二战期间,由于其战略重要性,这条公路的名称在历史文献中频繁出现,成为特定历史时期的标志性词汇。
滇缅公路在**文化中象征着抗战精神和民族团结。它不仅是交通线路,更是民族情感和历史记忆的载体。在社会背景中,滇缅公路的讨论常涉及国家认同、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
提及滇缅公路,人们可能会联想到战争的艰辛、英雄的牺牲和民族的坚韧。这种情感反应可能激发对历史的尊重和对和平的珍视。
个人可能在与历史相关的旅游、教育或纪念活动中接触到滇缅公路,通过实地考察或文献研究,加深对这一历史遗迹的理解和情感联系。
在诗歌中,滇缅公路可以被描绘为“历史的脉络,英雄的足迹”,在故事中,它可以是一个背景,讲述关于勇气和牺牲的故事。
通过观看关于滇缅公路的纪录片或老照片,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和人们的情感。音乐方面,可能会联想到战争电影中的悲壮配乐。
在缅甸,滇缅公路可能被称为“腊戍公路”,并在当地历史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比较不同文化中的称呼和认知,可以增进对双方历史和文化的理解。
滇缅公路作为一个历史词汇,不仅代表了特定时期的交通工程,更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情感和文化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历史知识和文化素养。
1.
【滇】
滇池。
【引证】
《说文》-益州池名。
湖名。又称为昆明湖、昆明池、滇南泽。在云南省昆明市西南。
2.
【缅】
(形声。从糸(mì),面声。本义:微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缅,微丝也。
3.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4.
【路】
(形声。从足,各声。本义:道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路,道也。 、 《尔雅》-路,途也。 、 《周礼·地官》。注:“途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户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 、 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诗·郑风·遵大路》-遵彼大路兮。 、 《易·说卦》-艮为径路。 、 陶潜《桃花源记》-遂迷,不复得路。
【组词】
路奠、 路赆、 路引、 路歧、 路次、 路村、 路票、 路货、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