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6:42: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6:42:00
“木直中绳”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木材直得可以用绳子来测量。这个成语比喻事物非常标准或符合规范。
在文学作品中,“木直中绳”常用来形容人的品行端正,行为符合道德规范。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木工或建筑行业,可能会用来形容材料的品质。
“木直中绳”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对木材加工的要求,古人用绳子来测量木材的直度,以确保建筑和家具的质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扩展到了形容人的行为和事物的标准。
在**传统文化中,“木直中绳”体现了对规范和标准的重视,这种思想也反映在儒家文化中对道德和行为的严格要求。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严谨、可靠的感觉,让人联想到高质量的工作和值得信赖的人格。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个做事认真、有条不紊的朋友,或者在评价一件工艺品时提到它的制作精细,符合“木直中绳”的标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写:“他的笔下,字字木直中绳,如林间清风,拂过心田。”
想象一下,一位工匠在阳光下仔细测量木材的直度,绳子紧绷,木头光滑,这种场景给人一种宁静和专注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raight as an arrow”,用来形容非常直的东西,但不如“木直中绳”那样含有标准和规范的深层含义。
“木直中绳”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直度,更象征了道德和行为的高标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提升语言的文化内涵。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1.
【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 、 《白虎通》-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 、 《春秋繁露》-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 、 《管子·权修》-一树十获者木也。 、 《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 《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 宋·周敦颐《爱莲说》-草木之花。 、 明·魏学洢《核舟记》-鸟兽木石。 、 《墨子·公输》-宋无长木。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或在木杪。
【组词】
花木、 木石、 木化石、 木芽、 木表、 木披、 木斧
2.
【直】
(会意。小篆字形,从L(yǐn),从十,从目。徐锴:“L,隐也,今十目所见是直也。”本义:不弯曲,与“枉”、“曲”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正见也。 、 《荀子·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 《左传·襄公七年》-正直为正,正曲为直。 、 《书》-木曰曲直。 、 《易·说卦》-巽为绳直。 、 《礼记·月令》-先定准直。 、 吴均《与朱元思书》-争高直指。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3.
【中】
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引证】
《考工记·桃氏》。司农注:“谓穿之也。”-中其茎。 、 《荀子·彊国》。注:“击也。”-敌中则夺。 、 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中而轻发。 、 《聊斋志异·促织》-幸啄不中。
【组词】
中靶;猜中了;命中、 看中、 中雀、 中钩、 中的、 中鹄
受到;遭到。
【引证】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欲中守法。 、 《说岳全传》-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
【组词】
中霜、 中酒、 中暍、 中疾、 中恶、 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
4.
【绳】
(形声。从糸(mì),蝇省声。本义:绳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绳,索也。 、 《小尔雅》-大者谓之索,小者谓之绳。 、 《易·说卦》-巽为绳直。 、 《易·系辞传》-作结绳而为网罟。 、 《诗·小雅·采绿》-言纶之绳。 、 《庄子·胠箧》-民结绳而用之。 、 汉·王充《论衡·订鬼篇》-病者困剧…若见鬼把椎锁绳纆,立守其旁。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绿碧青丝绳。
【组词】
绳床、 绳缢跌扑、 绳文、 绳桥、 绳头、 绳戏、 绳络、 绳床瓦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