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7:22: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22:28
木皮岭: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一个地名,可能指的是一个以树木覆盖的山岭,其中“木皮”可能指的是树木的外皮或树皮。在地理名称中,这样的词汇通常用来描述一个自然景观的特征。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木皮岭”可能被用作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地名,代表自然、原始或未被开发的状态。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特定的地理或旅游话题时。 专业领域:在地理学或生态学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指代一个具有特定植被类型的地区。
同义词:林岭、树岭、森林山 反义词:荒漠、平原、城市
词源:这个词汇可能是由“木”(树)和“皮”(外皮)以及“岭”(山岭)组合而成,描述一个以树木为主的山岭。 演变:在语言中,这样的地理名称通常保持稳定,除非地理特征发生显著变化。
在某些文化中,“木皮岭”可能被视为自然美景的象征,与城市生活的喧嚣形成对比。在环保和生态保护的社会背景下,这样的地名可能被赋予更多的生态意义。
情感反应: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自然和原始美。 联想:可能会让人想到森林、鸟鸣、清新的空气和远离尘嚣的宁静。
在我的旅行经历中,我曾访问过一个名为“木皮岭”的地方,那里的自然风光确实让人心旷神怡,是一个理想的放松和冥想之地。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木皮岭的怀抱中,
我听见了大自然的低语,
树皮轻抚着我的脸颊,
带来了生命的气息。
视觉联想:可能会想到茂密的森林,阳光透过树叶的斑驳光影。 听觉联想:可能会听到鸟儿的歌唱和风吹过树梢的声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地名,如“Forest Ridge”(英语)或“Forêt Colline”(法语),它们都描述了类似的地理特征。
理解:“木皮岭”是一个具有特定地理和文化意义的地名,它不仅描述了一个自然景观,还可能承载着人们对自然的情感和联想。 重要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自然环境,并在文学和艺术创作中灵活运用。
1.
【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 、 《白虎通》-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 、 《春秋繁露》-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 、 《管子·权修》-一树十获者木也。 、 《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 《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 宋·周敦颐《爱莲说》-草木之花。 、 明·魏学洢《核舟记》-鸟兽木石。 、 《墨子·公输》-宋无长木。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或在木杪。
【组词】
花木、 木石、 木化石、 木芽、 木表、 木披、 木斧
2.
【皮】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个口,表示兽的头;一竖表示身体;右边半圆表示已被揭起的皮;右下表手。“皮”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用手剥兽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皮,剥取兽革者谓之皮。 、 《广雅》-皮,剥也。 、 《战国策·韩策》-皮面抉眼。 、 《释名》-皮瓠以为蓄。
【组词】
皮面
3.
【岭】
(形声。从山,领声。本义:山道;山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新附》-岭,山道也。 、 南朝宋·谢灵运《登上戍石鼓山》-日末涧增波,云生岭逾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