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9: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9:42
托勒密王国:托勒密王国是指公元前305年至公元前30年存在于埃及的一个希腊化国家,由亚历山大大帝的将领托勒密一世建立。这个王国以其繁荣的文化、科学和艺术成就而闻名,特别是亚历山大港的图书馆和博物馆。
在历史学和古典学领域,“托勒密王国”是一个专业术语,用于指代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地理区域。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象征知识的追求或古代文明的辉煌。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讨论历史话题时。
同义词:托勒密王朝、埃及希腊化国家 反义词:罗马共和国(作为对比的政治实体)
“托勒密”一词源自希腊语中的“Πτολεμαῖος”,是托勒密一世的名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被用来指代他建立的整个王朝和王国。
托勒密王国在文化和科学上的贡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亚历山大港的图书馆收藏了大量的手稿,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学术的交流。
提到托勒密王国,可能会联想到古代文明的辉煌、知识的宝库和跨文化的交流。这种联想可能会激发对历史的好奇和对知识的尊重。
在学习和教授历史课程时,我经常使用“托勒密王国”这个词汇来解释古代地中海世界的复杂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托勒密王国的辉煌与现代社会的知识追求相联系:
在亚历山大的灯塔下, 知识的波涛翻涌不息, 托勒密的光辉, 照亮了时间的深渊。
想象一幅画面:亚历山大港的灯塔在夜空中闪烁,图书馆内学者们忙碌地翻阅着古卷。这样的场景可能会伴随着古典音乐的旋律,营造出一种古老而庄严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如中文,“托勒密王国”直接翻译为“托勒密王国”,保留了原词的意义和历史背景。
“托勒密王国”这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历史上的一个特定时期和地点,也象征了人类对知识和文化的追求。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1.
【托】
推。同“拓”。
【引证】
《玉篇》-托,推也。 、 《集韵》-拓,手推物也。或作托。
压力单位 ,等于1333.2巴,为0°C和标准重力下1毫米汞柱的压力。
2. 【勒】
3.
【密】
(形声。从山,宓(mì)声。本义:形状象堂屋的山)。
同本义(意思是山多)。
【引证】
《说文》-密,山如堂者。 、 《尸子》-松柏之鼠,不知堂密之有美枞。
4.
【王】
统治、领有一国或一地。
【引证】
《诗·大雅》-王此大邦,克顺克比。 、 《史记·项羽本纪》-欲王关中。 、 、 《史记·留侯世家》-沛公为汉王,王巴、蜀。
作皇帝,称王。
【引证】
《孟子·梁惠王上》-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孟子·公孙丑上》-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 《商君书》-周不法商,夏不法虞,三代异势,而皆可以王。
5.
【国】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引证】
《说文》-国,邦也。 、 《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以佐王治邦国。 、 《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 、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论语·微子》-丘也闻有国有邦者。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组词】
齐国;晋国;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