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48: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48:31
徘徊观望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在某个地方来回走动,同时保持观察或等待的状态。基本含义是指某人在面对选择或情况时犹豫不决,既不前进也不后退,而是保持一种观望的态度。
“徘徊”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原指在某个地方来回走动,后来引申为内心的犹豫和不确定。“观望”则指保持观察的态度,等待更好的时机或信息。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徘徊观望”这个表达犹豫和等待的复合词。
在**文化中,“徘徊观望”常常与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相联系,强调在决策时保持平衡和谨慎。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快速变化和不确定性时的普遍心态。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犹豫和不确定。它让我联想到在面对重要决策时的内心挣扎和焦虑,以及希望找到最佳解决方案的渴望。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我曾经在选择大学专业时徘徊观望了很长时间。面对多个有吸引力的选项,我感到非常犹豫,担心做出错误的选择。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徘徊观望”:
在时间的河流边,我徘徊观望,
每一朵浪花都是未来的模样。
心中的钟摆摇摆不定,
在犹豫的阴影下,寻找光亮。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十字路口,四周是模糊的风景,象征着不确定的未来。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些节奏缓慢、旋律犹豫的曲子,如某些古典音乐中的慢板,来表达“徘徊观望”的情感。
在英语中,“徘徊观望”可以对应为“hesitate and watch”或“waver and observe”。在不同的文化中,这种犹豫和观望的态度可能有着相似的表现,但具体的表达方式和背后的文化含义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徘徊观望”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背后的文化含义。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种行为状态,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不确定性时的普遍心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
至袁氏今日,势已穷蹙,而犹徘徊观望,不肯自归于失败。
并不是黄銮鸣阻挠出兵,而是因为谭延闿~。
1. 【徘】 (形声。从彳,非声。彳读chì,表示小步行走)。
2.
【徊】
(形声。从彳chì,表示与行走有关)回环。
【组词】
徊集、 徊翔、 徊肠伤气
3.
【观】
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张示法令的地方。同“阙”。
【引证】
《尔雅·释宫》郭璞注:“孙炎曰:‘宫门双阙,旧章悬焉,使民观之,因谓之观。’”。-观谓之阙。 、 《礼记·礼运》-出游于观之上。 、 《后汉书·班固传·典引》-是以凤凰来信,集羽族于观阙,肉角驯毛宗于外囿。
【组词】
观阙、 观魏
台榭。
【引证】
《左传·哀公元年》-宫室不观,舟车不饰。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大王见臣列观。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组词】
观台、 观榭、 观阁
4.
【望】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臣”象眼睛,下面是“壬”(tǐng)。象一个人站在土地上远望。小篆又加“月”字,表望的对象。本义:远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疑当训远视也。-望,出亡在外望其还也。 、 《玉篇》-望,远视也。 、 《礼记·内则》。注:“望视,远视也。”-豕望视而交睫腥。 、 《庄子·胠箧》-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 、 《庄子·天运》-望之而不能见也,逐之而不能及也。 、 《荀子·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韩非子·喻老》-扁鹊望桓侯。 、 唐·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 、 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风烟望五津。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潭西南而望。
【组词】
望台、 望楼、 望阙、 望乞、 望国、 望睹、 望乡、 望祭、 望拜、 望祀、 望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