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42: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42:15
循途守辙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遵循既定的路线和规则。其中,“循途”指的是遵循道路,“守辙”则是指遵守车轮的痕迹,即遵循前人的做法或既定的规则。这个成语强调的是遵守规矩、不偏离正道的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循途守辙 常用来形容人物行为端正、遵守社会规范。在口语中,它可以用来批评那些过于保守、不敢创新的人。在专业领域,如法律、管理等,这个词汇强调遵守规则和程序的重要性。
同义词:
反义词:
循途守辙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交通和农业社会,当时人们依赖固定的道路和车轮痕迹来导航和运输。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比喻遵守规则和传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循途守辙 被视为一种美德,强调遵守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有时也被用来批评那些过于保守、缺乏创新精神的人。
这个词汇给我一种稳重、可靠的感觉,但同时也可能让人联想到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被视为一种限制,阻碍个人和组织的进步。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同事,他总是循途守辙,严格按照公司规定行事。虽然他的方法确保了工作的稳定性,但也限制了团队的创新和灵活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循途守辙,岁月静好,
规矩之中,寻得安宁。
但愿心中,亦有创新,
不拘一格,展翅高飞。
视觉联想:想象一条古老的道路,两旁是整齐的树木,一辆马车缓缓行驶,车轮在泥土上留下深深的痕迹。
听觉联想:听到马蹄声和车轮碾过泥土的声音,给人一种稳定和有序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stick to the rules" 或 "follow the beaten path",都强调遵守规则和传统。然而,这些表达在英语文化中可能更倾向于强调保守和缺乏创新。
循途守辙 这个词汇在强调遵守规则的同时,也可能限制创新和灵活性。在现代社会,平衡遵守规则和创新精神是非常重要的。这个词汇提醒我们在尊重传统的同时,也要勇于探索新的道路。
今当路一似循途守辙,殊不可解。
质虽驽下,无创得之智,无远略之怀,但能~,日诵数十行,时日既多,意者亦必有可观者焉。
1.
【循】
(形声。从彳,盾声。彳(chì),双人旁,与行走有关。本义:顺着,沿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循,行顺也。 、 《庄子·天道》-循道而趋。 、 《庄子·列御寇》-循墙而走。 、 《书·顾命》-率循大下。 、 《淮南子·本经》-五星循轨。 、 《淮南子·原道》-循天者,与道游者也。 、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循山而南。 、 《吕氏春秋·察今》-循表而夜涉。 、 《聊斋志异·促织》-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 、 清·姚鼐《登泰山记》-循以入。
【组词】
循轨、 循箫
2.
【途】
(形声。从辵(chuò),余声。本义:道路)。
同本义。
【引证】
《广韵》-途,道也。 、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徐亦训道。字古借涂,后变作途。又作塗。 、 《尔雅·释宫》-堂途谓之陈。又,路,旅途也。 、 《尔雅·释邱》-当途梧邱。 、 《战国策·齐策》-而不利说途也。 、 张衡《东京赋》-经途九轨。 、 郭璞《游仙诗》。注:“当仕路也。”-长揖当途人。 、 唐·杜甫《石壕吏》-天明登前途。 、 唐·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仁义之途。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负者歌于途。 、 、 《聊斋志异·狼三则》-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组词】
途轨、 途辙、 途毙、 途说、 途陌、 途水、 通途;沿途;归途;长途跋涉
3.
【守】
(会意。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合起来表示掌管法度。本义:官吏的职责,职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寺,廷也;府,文书藏也。-守,官守也。从门,寺府之事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左传·二十一年》-王巡虢守。 、 《周礼均人》。注:“地守,衡虞之属。”-均地守。 、 《周礼·内宰》。注:“宿卫者。”-纠其守。 、 《荀子·王制》。注:“谓地也。”-虽守者益。 、 《左传·隐公五年》-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 《孟子·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
4.
【辙】
(形声。从车,徹(chè)省声。本义:车迹,车轮碾过的痕迹)。
同本义。
【引证】
《左传·庄公十年》-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 《卖炭翁》-晓驾炭车辗冰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