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3:21: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3:21:00
循环论证(Circular reasoning)是一种逻辑谬误,指的是在论证过程中,结论已经隐含在前提之中,即前提和结论相互依赖,没有提供独立的证据来支持结论。简而言之,就是用结论来证明前提的正确性。
“循环论证”一词源自拉丁语“circulus in probando”,直译为“在证明中的循环”。在逻辑学的发展过程中,这一概念被明确指出并批判,因为它违背了逻辑推理的基本原则。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循环论证可能被视为一种避免直接回答问题或逃避责任的方式。在政治辩论中,这种策略有时被用来维护观点或立场,而不提供实质性的证据。
循环论证往往给人带来挫败感,因为它似乎在绕圈子,无法触及问题的核心。它也可能引发对说话者的不信任感,因为这种论证方式缺乏诚意和逻辑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在与他人争论时,对方不断重复相同的观点,而不提供新的证据或逻辑支持。这种经历让我更加意识到逻辑清晰和证据充分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循环论证可以被用来创造一种回环往复的美感,例如:
“爱是爱,因为爱是爱; 爱在爱中,爱在爱外。”
循环论证可以联想到一个不断旋转的圆圈,或者一首旋律不断重复的歌曲,这种重复和循环的结构在视觉和听觉上都给人一种无法突破的感觉。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循环论证的概念是普遍存在的。例如,在汉语中,“循环论证”可以翻译为“循环论证”或“循环推理”,在日语中为“循環論法”,在法语中为“raisonnement circulaire”。
通过对“循环论证”的深入学习,我认识到逻辑清晰和证据充分在论证中的重要性。这一概念不仅在学术领域有其价值,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发展中也具有实际意义。掌握逻辑推理的基本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沟通和解决问题。
1.
【循】
(形声。从彳,盾声。彳(chì),双人旁,与行走有关。本义:顺着,沿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循,行顺也。 、 《庄子·天道》-循道而趋。 、 《庄子·列御寇》-循墙而走。 、 《书·顾命》-率循大下。 、 《淮南子·本经》-五星循轨。 、 《淮南子·原道》-循天者,与道游者也。 、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循山而南。 、 《吕氏春秋·察今》-循表而夜涉。 、 《聊斋志异·促织》-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 、 清·姚鼐《登泰山记》-循以入。
【组词】
循轨、 循箫
2.
【环】
(形声。从玉,瞏huán声。本义:圆形而中间有孔的玉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环,璧也。 、 《尔雅·释器》。李注:“其孔及边肉大小适等。”-肉好若一谓之不。 、 《礼记·经解》-行步则有环珮之声。 、 《礼记·玉藻》-孔子佩象环五寸。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闻水声,如鸣佩环。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腰白玉之环。
【组词】
环佩、 环玦、 环琨、 环塡
3.
【论】
(形声。从言,仑(lún)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
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
【引证】
《说文》-论,议也。 、 《论语序集解》-论理也,次也。 、 《周礼·考工记》。注:“谓谋虑治国之政令也。”-坐而论道。 、 《史记·张仪传》-臣请论其故。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留连论诗。 、 《资治通鉴·汉纪》-与蒙论议。 、 诸葛亮《出师表》-每与臣论此事。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十几人论议。
【组词】
论道、 论黄数黑、 论冒
4.
【证】
谏正。
【引证】
《说文》-证,谏也。从言,正声。 、 《战国策·齐策》。高诱注:“证,谏也。”-士尉以证靖郭君,靖郭君不听。
【组词】
证谏
病症。 同: 症
【引证】
清·黄宗羲《子刘子行状》-然后先生之言,为思陵对证之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