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9: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9:34
词汇“干策”在中文中并不常见,也没有明确的标准定义。根据字面意思,“干”通常指做、进行或实施,而“策”则常指策略、计划或方法。因此,“干策”可以理解为实施策略或执行计划的意思。然而,由于这个词汇并不常见,其确切含义可能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确定。
在不同的语境中,“干策”可能被用来描述具体的行动计划或策略实施。例如,在商业领域,它可能指执行一项市场策略;在军事领域,它可能指实施一项战术计划。
由于“干策”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历史不详。它可能是由“干”和“策”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于特定领域或语境。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干策”可能被用来强调行动和结果的重要性,特别是在需要快速响应和执行的情境中。
对于我个人而言,“干策”这个词可能带来一种积极、行动导向的情感反应,因为它强调了实施和执行的重要性。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项目管理中使用过“干策”这个词来描述我们团队如何具体执行项目计划。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晨光中,我们干策前行,每一步都坚定而有力。”
想象一群人在会议室中讨论“干策”,可能会有一种紧张而充满活力的氛围,伴随着笔尖在纸上划过的声音。
由于“干策”不是一个国际通用的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干策”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它强调了策略的实施和执行,这在任何需要行动和结果的领域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并适当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我的表达能力和专业性。
1.
【干】
(形声。从木,倝(gàn)声。本义: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俗作幹。按,植于两边者曰榦,植于两端者曰楨。散文则亦通称也。古筑墙先度其广,轮乃树楨,榦,继施横板于两边,榦内以绳束榦,实土筑之。一板竣则层累而上,五板为堵。-榦,筑墙端木也。 、 《左传·宣公十一年》-平板榦,称畚筑。 、 《三国志·陆凯传》-姚信、楼玄,…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
【组词】
榦楨
2.
【策】
(形声。从竹,朿(cì)声。“朿”,指带有芒刺的植物,作“策”的声符,同时兼表字义。本义:竹制的马鞭(头上有尖刺))。
同本义。引申为驾驭马匹的工具,包括缰绳之类。
【引证】
《考工记·舟人》-軓前十尺而策半之。 、 《礼记·曲礼》-则仆执策立于马前。 、 《左传·文公十三年》-绕朝赠之以策。 、 《左传·襄公十七年》-左师为已短策。 、 《汉书·王褒传》-伤吻敝策。 、 《战国策·赵策》-齐闵王将之鲁,夷维子执策而从。 、 唐·韩愈《杂说》-执策而临之。 、 汉·贾谊《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
【组词】
策辔、 策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