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28: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28:15
桴鼓(fú gǔ)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用桴(一种敲击工具)敲打鼓。基本含义是指敲鼓的动作,也可以比喻为指挥或领导某项活动,或者形容事情进行得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在文学作品中,“桴鼓”常用来形容战争或庆典中的鼓声,以此来渲染气氛或推动情节发展。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音乐、军事或历史研究中,它可能被用来描述特定的文化或历史场景。
“桴鼓”一词源自古代**,桴是用来敲打鼓的工具,鼓则是古代重要的乐器和信号工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逐渐扩展,从字面上的敲鼓动作,演变为比喻意义上的指挥或领导。
在传统文化中,鼓是重要的乐器,常用于战争、庆典和仪式。因此,“桴鼓”这个词汇也承载了一定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活和战争场景。
“桴鼓”这个词汇给人以秩序、力量和节奏感的联想。它可能让人想到古代战场上的鼓声,或者是庆典中的欢乐气氛,带来一种历史感和文化感。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某些有序进行的活动或项目时,可以使用“桴鼓”来形象地表达。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晨曦中,桴鼓声起,唤醒沉睡的大地。”
想象一下古代战场上,将军手持桴,敲打战鼓,士兵们随着鼓声前进的场景,这不仅是一种视觉上的震撼,也是一种听觉上的激励。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敲鼓”或“击鼓”,但“桴鼓”这个词汇特有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使其在汉语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桴鼓”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动作,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深层含义和文化背景。
1.
【桴】
(形声。从木,孚(fú)声。本义:房屋的二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桴,栋名。 、 《尔雅·释宫》。注:“屋稳。”-栋谓之桴。 、 《字林》。按,凡五架屋,正中曰栋,亦曰阿,次曰俘,亦曰梁。-桴,极也。 、 何晏《景福殿赋》。注:“重栋也。”-重桴乃饰。 、 东汉·班固《西都赋》-荷栋柎而高骧。
【组词】
桴栋
2.
【鼓】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鼓的本字,右边是“支”(pū),表示手持棒槌击鼓。本义:鼓,一种打击乐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鼓,郭也。春分之音。 、 《释名·释乐器》-鼓,廓也。张皮以冒之,其中空也。 、 《诗·邶风·击鼓》-击鼓其镗。 、 《汉书·律历志上》-皮曰鼓。 、 《楚辞·屈原·国殇》-抱玉枪兮击鸣鼓。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 、 《孟子·梁惠王上》-百姓阗王钟鼓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