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44: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44:15
“公罪”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常见,它可能指的是一种公共罪行或社会罪行,即那些对社会秩序或公共利益造成损害的犯罪行为。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公共的罪行”。
在法律专业领域,“公罪”可能特指那些涉及公共利益、需要国家介入调查和起诉的犯罪行为,如贪污、贿赂、环境污染等。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强调罪行的社会影响和公共性质。在日常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讨论法律或社会问题时。
“公罪”这个词汇可能是近代法律术语的产物,随着社会法律体系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它的使用可能受到西方法律概念的影响,特别是在公共利益和公共罪行的定义上。
在**,强调社会和谐与公共利益的文化背景下,“公罪”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强调法律对社会秩序的保护作用。它反映了社会对公共道德和法律规范的重视。
提到“公罪”,可能会联想到法律的严肃性、社会的公正性以及对违法行为的谴责。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强烈的道德和法律责任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公罪”这个词汇,但在关注新闻或参与社会讨论时,可能会遇到这个概念,尤其是在讨论重大社会**或法律问题时。
在诗歌中,可以将“公罪”融入对社会不公的批判中,如:
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罪横行,
法律的利剑,何时斩断这恶的根?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法庭、法官的锤子、法律文书等图像。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法庭的审判声、法律条款的宣读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public crime”或“social crime”,它们在概念上与“公罪”相似,但在具体用法和语境上可能有所不同。
“公罪”这个词汇在法律和社会语境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强调了罪行的公共性质和对社会秩序的影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法律和社会问题的严重性。
1.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2.
【罪】
(会意。从辛,从自,言罪人蹙鼻苦辛之忧,自亦声。本义:作恶或犯法的行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秦以辠似皇字,改用罪。-辠,犯法也。 、 《尔雅》-辜辟戾辠也。经传皆以罪为之。 、 《诗·小雅·小明》-畏此罪罟。 、 《易·解卦象下传》-君子以赦过宥罪。 、 《荀子·王制》-无功不赏,无罪不罚。 、 《国语·晋语》-离桓之罪。 、 《史记·陈涉世家》-或闻无罪。 、 《汉书》-恶不忍闻,罪不容诛。 、 诸葛亮《出师表》-治臣之罪。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某知罪矣。
【组词】
罪首、 罪失、 罪眚、 罪瑕、 罪祸、 罪累、 罪悔、 罪殃、 罪辜、 罪衅、 罪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