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6:13: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6:13:37
“三座大山”这个词汇最初来源于革命时期,特指压迫人民的三大障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现代语境中,它泛指任何阻碍社会进步或个人发展的重大难题或障碍。
“三座大山”最初是在20世纪初的**革命话语中出现的,用以形象地描述压迫人民的三大社会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逐渐泛化,可以用来描述任何重大的、多重的障碍。
在**文化中,“三座大山”具有强烈的政治和社会意义,它不仅反映了历史上的社会矛盾,也体现了人们对解决重大社会问题的渴望。
这个词汇往往带有一种沉重和压迫的情感,让人联想到困难和挑战。它也可能激发人们面对困难时的决心和勇气。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用“三座大山”来形容我在职业发展、家庭责任和个人健康方面面临的多重挑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三座大山,压不垮的脊梁,风雨中挺立,信念如钢。”
视觉上,可以想象三座巍峨的山峰,象征着不可逾越的障碍。听觉上,可能联想到沉重、压抑的音乐,如低沉的大提琴声。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三大难题”或“三大挑战”在不同语言中都有出现。
“三座大山”这个词汇不仅具有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性,也在现代语境中广泛应用,帮助人们形象地描述和理解面临的重大挑战。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富有表现力和象征意义的词汇。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座】
(形声。从广(yǎn),坐声。“坐”的后起字。本义:座位)。
同本义。供人坐的地方,也指位置,座次。
【引证】
唐·李商隐《无题》-隔座送钩春酒暖。 、 明·魏禧《大铁椎传》-座上有健啖客。
【组词】
宝座、 上座、 落座、 满座;空座;首座;末座;楼座;茶座;专座;雅座
3.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4.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