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7: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7:00
沉溺:指深深地陷入某种状态或活动中,通常是指过度或无法自拔的情况,常带有负面含义,如沉迷于不良习惯、娱乐或情感中。
沉溺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指沉没或陷入水中,后来引申为陷入某种状态或活动中。在现代汉语中,其负面含义更为突出,常与不良习惯或过度行为相关联。
在现代社会,沉溺常与成瘾行为相关联,如网络沉溺、赌博沉溺等,这些现象引起了社会和心理学家的高度关注。沉溺行为不仅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对家庭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沉溺一词常带有一种无法自拔的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深陷泥潭、无法逃脱的困境。它也可能引发对自我控制和自律的反思。
在个人生活中,沉溺可能体现在对某种娱乐活动的过度热衷,如沉溺于电视剧、社交媒体等。这种沉溺有时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要自我调整和控制。
诗歌:
在虚幻的海洋中沉溺,
忘记了现实的岸边。
每一次呼吸,都是对自由的渴望,
却只能在梦中寻觅。
视觉:沉溺可能让人联想到深邃的海洋、无尽的迷宫或黑暗的隧道。 听觉:沉溺可能与低沉的音乐、回旋的旋律相关联,营造出一种深陷其中的氛围。
在英语中,沉溺可以对应为 "indulge" 或 "obsess",但其负面含义不如中文中的“沉溺”强烈。在不同文化中,对沉溺的理解和态度也有所不同。
沉溺一词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描述了一种状态,还引发了对自我控制和自律的思考。在现代社会,理解和应对沉溺行为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1.
【沉】
(形声。从水,冘(yín)声。甲骨文字形,中间是牛,周围是水,表示把牛沉到水中。商代祭祀用牲的方法。本义:没入水中)。
同本义。
【引证】
《广雅》-沈,没也。 、 《周礼·大宗伯》。注:“川泽曰沈。”-以狸沈祭山林川泽。 、 《诗·小雅·箐箐者莪》-泛泛杨舟,载沉载浮。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组词】
石沉大海;沉溺
2.
【溺】
排泄小便。后来作“尿”。
【引证】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宾客饮者醉,更溺睢。(更:轮番。睢:范睢。)
【组词】
溺尿、 溺溲
人或动物排泄的小便。
【引证】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热,故溺赤也。 、 清·方苞《狱中杂记》-矢溺皆闭其中。
【组词】
溺盆子、 溺壶、 溺窝子、 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