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6 11:50: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1:50:57
“武卫”一词由两个汉字组成:“武”通常指军事、武力或武术,而“卫”则意味着保卫、防御或守护。因此,“武卫”字面意思是指用武力进行保卫或防御的行为或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武卫”可能用来描述英雄或战士保卫家园、国家或重要人物的场景。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军事或武术相关的讨论中可能会出现。在专业领域,如军事学或安全学,“武卫”可能指具体的防御策略或军事行动。
“武卫”一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已有出现,特别是在描述军事行动和防御策略的文本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仍然与军事和防御紧密相关。
在中国文化中,“武卫”常常与忠诚、勇气和责任感联系在一起。它体现了个人或集体在面对外部威胁时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决心和能力。
“武卫”这个词给我带来一种坚定和安全感。它让我联想到勇敢的战士和他们在危难时刻的英勇行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观看历史战争电影时遇到“武卫”这个词,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古代战士的职责和牺牲。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武卫”:
在风雨飘摇的夜晚,
武卫的身影如山般坚定,
守护着家园的安宁,
不让一丝威胁侵入。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身穿盔甲的战士,手持长矛,站在城墙上,目光坚定地注视着远方。背景音乐可能是激昂的进行曲,强调战士的决心和力量。
在英语中,“武卫”可以对应为“defense”或“protection”,但这些词汇缺乏“武卫”所特有的军事和武术的含义。
“武卫”是一个充满力量和责任感的词汇,它不仅在军事和武术领域有重要意义,也在文化和个人情感层面产生深远影响。了解和使用这个词,可以帮助我更好地表达和理解与保护和防御相关的概念。
1.
【武】
(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引证】
《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 、 《易·履》-武大为于大君。 、 《诗·郑风·羔裘》-孔武有力。 、 《楚辞·九歌·国殇》-诚既勇兮又以武。
【组词】
英武、 威武、 武色、 武车、 武健、 武断乡曲
指干戈军旅之事。
【引证】
《韩非子·五蠹》-德不厚而行武。 、 《三国志·诸葛亮传》-用武之国。 、 《资治通鉴》-无用武之地。 、
【组词】
武弁、 武不善作、 武训、 武略、 武教、 武运、 武德
2.
【卫】
(会意。从韋币从行。甲骨文中“卫、韦”同字。意思是在大道(行)站岗保卫(韦)。本义:保卫;防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卫,宿卫也。 、 《玉篇》-卫护也。 、 《战国策·赵策》-以卫王宫。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备一夕之卫。 、 诸葛亮《出师表》-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组词】
卫籍、 守卫、 自卫、 捍卫、 卫守、 卫助、 卫足、 卫侍、 卫社、 保家卫国;卫卒、 卫养、 卫从、 卫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