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0:51: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0:51:48
“火炙”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用火直接烧烤或加热。在烹饪领域,它通常指的是将食材直接放在火上或热源上进行烧烤,以达到烹饪的目的。
“火炙”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火”和“炙”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炙”字本身就有烧烤的意思,因此“火炙”是这一概念的直接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烹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许多文化中,烧烤是一种古老的烹饪方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和社会意义。例如,在美国,烧烤(barbecue)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常常与家庭聚会和节日庆祝相关联。
“火炙”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温暖、热情和美味的食物。它也可能唤起人们对户外活动和社交聚会的愉快记忆。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尝试过自己制作火炙牛排,那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烹饪的乐趣和挑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火炙”:
火炙的星光,在夜空中闪烁, 如同烤架上的肉,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想象一下,在一个温暖的夏夜,你坐在户外,听着木炭燃烧的噼啪声,看着火炙的食材在烤架上翻转,散发出阵阵香气,这种场景会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享受。
在不同文化中,“火炙”或类似的烹饪方法都有所体现。例如,日本的“烧肉”(yakiniku)和韩国的“烤肉”(gogi gui)都是使用火炙方法的例子。
通过对“火炙”一词的深入学习,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这个词不仅在烹饪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还能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发挥丰富的表达功能。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能够增强我的语言能力和创造力。
1.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
2.
【炙】
(会意。从肉从火。小篆字形,肉在火上烤。本义:烧烤,把去毛的兽肉串起来在火上薰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炮当作灼。-炙,炮肉也。从肉,在火上。 、 《颜氏家训》-火傍作庶为炙字,凡傅于火曰燔,母之而加于火曰炙,裹而烧者曰炮。柔者炙之,乾者燔之。 、 《礼记·曲礼》。疏:“火灼曰炙。”-毋嘬炙。 、 《礼记·礼运》-以烹以炙。 、 《史记·刺客传》-置匕首鱼炙之腹中。 、 《诗·小雅·瓠叶》-有兔斯首,燔之炙之。 、 《乐府诗集·西门行》-饮醇酒,炙肥牛。
【组词】
炙煿、 炙肉、 炙羊、 炙鼠、 炙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