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5:25: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25:09
火炮:火炮是一种利用火药燃烧产生的高压气体推动弹丸飞出炮管,以达到远距离打击目标的武器。它是军事装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陆地、海上和空中作战。
火炮一词源于古代的“炮”,最初是指抛石机,后来随着火药的发明,逐渐演变为利用火药推动弹丸的武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火炮的形态和技术都有所发展,从最初的青铜炮到现代的自行火炮,其演变反映了军事技术的进步。
火炮在历史上一直是国家军事力量的象征,它的发展和应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战争的胜负。在不同的文化中,火炮也常常被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如在**文化中,火炮常与节日的喜庆气氛联系在一起,用于庆祝活动中的放炮。
火炮往往让人联想到战争、破坏和死亡,给人带来沉重和恐惧的情感反应。然而,在和平时期,火炮也可能被用于庆祝和纪念活动,带来欢乐和庄严的氛围。
在个人经历中,火炮可能与历史教育、军事博物馆参观等经历相关,通过实物或影像资料了解火炮的历史和作用。
在诗歌中,火炮可以被用来比喻强烈的情感或力量:
他的爱如火炮般炽热, 穿透了我的心墙。
火炮的视觉联想通常是巨大的金属结构,而听觉联想则是震耳欲聋的炮声。这些联想可以通过观看战争电影或参观军事博物馆来体验。
在不同语言中,火炮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义和功能是相似的。例如,英语中的“cannon”和“artillery”都指代火炮。
火炮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军事技术的发展,也反映了人类历史上的战争与和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火炮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历史和文化,以及如何在不同语境中恰当地使用这一词汇。
1.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
2.
【炮】
“炮”假借为“砲”,大炮。
【引证】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敌军果舁炮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