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0:23: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0:23:19
无动于衷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内心没有任何反应或感动”,基本含义是指对某件事情或某种情感状态缺乏反应,表现出冷漠或不在乎的态度。
在文学作品中,“无动于衷”常用来描绘人物的心理状态,如对悲剧或喜剧中的人物行为不产生共鸣。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形容某人对周围发生的事情漠不关心。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可能用来描述个体对外界刺激缺乏正常反应的情况。
同义词:冷漠、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冷眼旁观 反义词:感同身受、心有戚戚、热泪盈眶、激动不已
同义词中,“冷漠”强调缺乏热情,“漠不关心”强调不关心,“麻木不仁”强调缺乏同情心,“冷眼旁观”强调旁观而不介入。反义词则表达了强烈的情感反应或同情。
“无动于衷”源自汉语,由“无动”和“于衷”两个词组成,“无动”意为不动,“于衷”指向内心。这个词汇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现代汉语中保留了其基本含义,但在使用上更加灵活多样。
在**文化中,“无动于衷”常被视为一种负面品质,特别是在强调集体主义和人际关系的背景下,缺乏同情心和参与感被认为是不合群或自私的表现。
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冷漠和疏离。它让我联想到在人际关系中缺乏温暖和真诚的场景,可能会影响我对某人或某事的看法和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对他人困境无动于衷的人,这种态度让我感到困惑和失望,也让我反思自己在类似情况下的反应和行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人潮汹涌的街头,他无动于衷,如同孤岛上的灯塔,静静地照亮着冷漠的海洋。”
视觉上,我可能会联想到一个孤独的人站在人群中,周围热闹非凡,而他却面无表情,仿佛与世隔绝。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寂静无声的背景音乐,强调这种冷漠的氛围。
在英语中,“无动于衷”可以翻译为“unmoved”或“indifferent”,这些词汇在英语文化中也常用来描述缺乏情感反应的状态,但其使用语境和情感色彩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无动于衷”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含义。这个词不仅描述了一种心理状态,也反映了人际关系和社会互动中的复杂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准确使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的表达方式,增强沟通的深度和准确性。
以至顶到如今,偏偏碰着这位制军是不轻容易见客的,他见也好,不见也好,便也漠然无动于中了。
面对集体财产遭到大火的威胁,我们怎么能~呢?
1.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2.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
3.
【于】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往;去。
【引证】
《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书·大诰》-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
4.
【衷】
适合,恰当。
【引证】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注:“犹适也。”-服之不衷,身之灾也。 、 《左传·庄公六年》。注:“节适也。”-而后立衷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