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44: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44:04
“信不由衷”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说话或表达的内容并不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基本含义是指人的言行不一致,表面上说的话或做的事并不是内心真实的想法或感受。
“信不由衷”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文献,具体出处不详,但其含义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
在**传统文化中,真诚和诚信被视为重要的道德品质。因此,“信不由衷”这个词汇在社会交往中常被用来批评不真诚的行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和信任。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因为它涉及到欺骗和不真诚。在思考和表达时,我会尽量避免使用这个词汇,以免给人留下不真诚的印象。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听到一个朋友在背后说另一个朋友的坏话,但当面却表现得非常友好。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信不由衷”的含义,也让我更加珍惜那些真诚待我的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他的话语如春风般温柔,
却信不由衷,隐藏着寒冬的刺骨。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个人表面上微笑,但眼神中透露出不真诚。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旋律优美但歌词内容虚伪的歌曲,来体现“信不由衷”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hypocrisy”(虚伪)和“insincerity”(不真诚),这些词汇在西方文化中也有类似的负面含义。
“信不由衷”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它不仅是一个批评不真诚行为的工具,也是提醒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保持真诚和诚信的重要词汇。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对于提升我的沟通技巧和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然犹复云云者,仆以是知足下之言,信不由衷,将以救祸也。
败之自彼,信不由衷,~。
1.
【信】
(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信,诚也。 、 《孟子》-有诸已之谓信。 、 《墨子经》-信,言合于意也。 、 《白虎通·情性》-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 、 《国语·晋语》-定身以行事谓之信。 、 《贾子道术》-期果言当谓之信。 、 《礼记·经解》-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 、 《诗·卫风·氓》-信誓旦旦。 、 《三国演义》-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 、 《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 、 《世说新语·方正》-则是无信。
【组词】
信行、 信人
2.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3.
【由】
(《说文》无“由”字,古字字形)。
树木生新枝。亦泛指萌生。
【引证】
《左传》-今在析木之津,犹将复由。
【组词】
由蘖、
4.
【衷】
适合,恰当。
【引证】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注:“犹适也。”-服之不衷,身之灾也。 、 《左传·庄公六年》。注:“节适也。”-而后立衷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