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9: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9:36
无力 是一个形容词,字面意思是指缺乏力量或能力去做某事,无法产生预期的效果或影响。它通常用来描述人在身体上或心理上的疲惫、虚弱或无助状态。
在文学中,“无力”常用来描绘角色的内心世界,表达其面对困境时的无奈和绝望。在口语中,它可能用来形容某人在某项任务上的无能或失败。在专业领域,如医学或心理学,“无力”可能指代具体的身体或心理症状。
同义词中,“虚弱”更侧重于身体上的无力,“无能”则更多指能力上的不足,“无助”强调的是在困境中缺乏帮助和支持,“乏力”则是一种暂时的、可恢复的无力感。反义词则分别从力量、能力、状态等方面与“无力”形成对比。
“无力”一词在中文中由“无”和“力”两个字组成,其中“无”表示否定,“力”表示力量。这个词的结构简单,意义直接,自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存在,至今意义基本未变。
在东方文化中,“无力”常常与“命运”或“天意”联系在一起,表达一种对不可抗力的接受和无奈。在西方文化中,它可能更多地与个人努力和自由意志相对立,强调个体在面对困难时的无能为力。
“无力”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消极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挫败、失望和绝望。它也可能激发人们对帮助、支持和改变的渴望。
在个人经历中,面对生活中的重大挑战或失败时,可能会体验到“无力”的感觉,这种感觉可能促使人们寻求外部帮助或内部成长。
在诗歌中,可以将“无力”与自然景象结合,如“风无力地吹过枯萎的草原”,以此来表达一种萧瑟和无奈的情感。
视觉上,“无力”可能让人联想到疲惫的身体、下垂的肩膀或无神的眼神。听觉上,它可能与低沉、缓慢的音乐相联系,传达一种沉重和缓慢的节奏感。
在英语中,“无力”可以翻译为“powerless”或“weak”,这些词汇在表达上与中文的“无力”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细微的差别。例如,“powerless”更强调缺乏控制或影响力,而“weak”则更侧重于物理或心理上的脆弱。
通过对“无力”的深入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词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影响人们的情感和行为。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准确使用“无力”可以帮助我们更精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状态。
1.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2.
【力】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力,筋也。像人筋之形。 、 《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其行之以货力。 、 《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力农数耘。 、 《诗·邶风》-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 《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组词】
四肢无力、 力人、 力尽神危、 力软筋麻、 力屈、 力尽、 力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