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29: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29:29
斯里兰卡(Sri Lanka)是一个位于南亚的岛国,位于印度东南方,隔保克海峡与印度相望。斯里兰卡原名“锡兰”(Ceylon),在僧伽罗语中意为“光明富饶的土地”。斯里兰卡以其丰富的自然美景、多元文化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
“斯里兰卡”一词源自僧伽罗语“ශ්රී ලංකා”(Śrī Laṃkā),其中“Śrī”意为“神圣的”或“光荣的”,“Laṃkā”则是岛屿的名称。在1972年之前,斯里兰卡被称为“锡兰”,这一名称在国际上更为人所熟知。
斯里兰卡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拥有僧伽罗人、泰米尔人等多个民族,以及、印度教、教和伊斯兰教等多种**。这些文化和社会背景在斯里兰卡的艺术、文学、建筑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斯里兰卡常常让人联想到热带的阳光、美丽的海滩、丰富的野生动植物以及宁静的**寺庙。这些联想往往带来一种宁静和放松的情感。
个人可能在与斯里兰卡相关的旅行经历、文化交流或商业活动中遇到该词汇,从而加深对其的理解和应用。
在诗歌中,斯里兰卡可以被描绘为一个充满神秘和魅力的地方:
在斯里兰卡的怀抱中, 阳光洒满金色的沙滩, 海风轻拂,椰林摇曳, 一幅宁静的画卷展开。
斯里兰卡的图片可能包括茶园、古城遗址、热带雨林等,而音乐可能包括传统的鼓乐和民族乐器演奏。
在不同语言中,斯里兰卡的名称可能有所不同,如在泰米尔语中为“இலங்கை”(Ilaṅkai),在印地语中为“श्रीलंका”(Śrīlaṅkā)。这些名称反映了不同文化对该国的认知和表达。
斯里兰卡作为一个地理和文化实体,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其基本定义、语境使用、词源演变和文化背景,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通过创造性使用和跨文化比较,可以进一步丰富对斯里兰卡的认识,并在个人表达中灵活运用。
1.
【斯】
(会意。从斤,其声。其所以盛木柿。斤,斧子。本义:劈;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斯,析也。 、 《诗·陈风·墓门》-墓门有棘,斧以斯之。 、 《书·酒诰》。郑注:“析也。”-有斯明享。 、 《汉书·严助传》。注:“析薪者也。”-厮(斯)舆之卒。
2.
【里】
(会意。从衣,里声。本义:衣服的里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衣外曰表。-裏,衣内也。 、 《谷梁传·宣公九年》注-襦在裏也。 、 《诗·小雅·小弁》-不罹于裏。 、 《诗·邶风·绿衣》-绿衣黄里。
【组词】
里衣、 里外发烧
3.
【兰】
(形声。从艸,阑(lán)声。本义:兰草,即泽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蘭,香草也。 、 《汉书·司马相如传》-衡兰芷若。 、 《荀子·劝学》-兰槐之根是为芷。
4. 【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