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0:54: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0:54:58
廉而不刿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两个字组成:“廉”和“不刿”。其中,“廉”指的是廉洁、正直,不贪污;“不刿”指的是不伤害、不刻。整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形容一个人虽然廉洁正直,但并不刻或伤害他人。
在文学作品中,廉而不刿 常用来形容官员或领导者的品质,强调他们在保持廉洁的同时,也能以温和、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伦理学中,它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同义词:廉洁、正直、仁慈、宽厚 反义词:贪污、刻*、残忍、苛刻
廉而不刿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论语》中,后来被广泛应用于**传统文化和哲学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成为描述理想人格的重要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廉而不刿** 被视为一种理想的人格特质,特别是在官场和商业领域。它强调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和社会的和谐。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正直而温和的感觉,让人联想到那些在复杂环境中仍能保持自我原则的人。它鼓励人们在面对诱惑时,不仅要坚守道德底线,还要以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对待他人。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遇到过一位领导,他以廉而不刿的态度处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不仅赢得了同事的尊重,也促进了团队的和谐。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廉洁如水,不刿如风,
在纷扰世界中,你我同行。
想象一位穿着朴素的官员,在繁忙的办公室中,以平和的语气处理事务,这种形象可以与廉而不刿 联系起来。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品质可以用“integrity”和“compassion”来描述,强调诚实和同情心。
廉而不刿 是一个深刻而富有启发性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一种理想的人格特质,也提供了在复杂社会中如何保持自我和他人和谐相处的指导原则。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描述正直与宽容的品质。
厥乃口无择言,柔惠且直,~,肃而不厉。
1.
【廉】
(形声。从广(yǎn),兼声。从“广”,表示与房屋有关。本义:厅堂的侧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堂之侧边曰廉,故从广。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户五尺,士三尺。堂边皆如其高。-廉,仄也。 、 《仪礼·乡饮礼》。郑玄注:“侧边曰廉。”-设席于堂廉东上。 、 《汉书·贾谊传》-故陛九级上,廉远地,则堂高。
2.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