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9 14:16: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19 14:16:02
[刿心刳腹]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刿心”和“刳腹”。字面意思是通过切割心脏和剖开腹部来表达极度的痛苦或深刻的反思。这个成语形容内心极度痛苦,如同被切割和剖开一样。
在文学作品中,[刿心刳腹] 常用来形容人物因极度悲伤、悔恨或痛苦而内心受到极大折磨。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文学批评中,它可能被用来描述极端的情感状态。
同义词:心如刀割、痛不欲生、撕心裂肺 反义词:心旷神怡、心满意足、心花怒放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描述情感状态时各有细微差别,但都与[刿心刳腹]在情感强度上有所关联。
[刿心刳腹] 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其形象的描述方式反映了古人对极端情感状态的深刻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被保留,但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刿心刳腹] 常被用来形容极端的情感体验,尤其是在文学作品中。它反映了人对情感深度的重视和表达。
[刿心刳腹] 带给人的情感反应是深刻的痛苦和悲伤。它让人联想到极端的情感体验,如失去亲人、经历背叛或遭受重大打击时的内心状态。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阅读一部悲剧小说时遇到这个成语,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主人公的内心痛苦,也让我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时有了更丰富的词汇选择。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夜深人静时,
心如刿心刳腹,
痛楚难言,
唯有月光知晓。
[刿心刳腹] 的视觉联想可能是黑暗、沉重的画面,如夜晚的森林或破碎的心脏。听觉联想可能是低沉、悲伤的音乐,如大提琴的哀鸣。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heart-wrenching" 或 "gut-wrenching",它们都用来形容极度的痛苦和悲伤,但表达方式和形象有所不同。
[刿心刳腹] 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它通过形象的描述传达了极端的情感状态。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重要的词汇,帮助我更深刻地理解和表达复杂的情感。
同一有物之语,不刿心刳腹以出之,则不成为文。
1.
【刿】
(形声。从刀,岁声。本义:刺伤,划伤)。
割开,切口。
【引证】
《老子》-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3.
【刳】
(形声。从刀,夸声。本义:剖,剖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刳,判也。 、 《礼记·内则》-刲之刳之。 、 《伪泰誓》-刳剔孕妇。 、 王充《论衡》-引刀自刳其腹。
【组词】
刳割、 刳木、 刳肝、 刳胎
4.
【腹】
(形声。从肉,复声。此为后起形声字,初文应即“畐”(fú)字,象人腹部之形。本义:肚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脐上下两旁也。-腹,厚也。 、 《易·说卦传》-坤为腹。 、 《易·明夷》-入于左腹。 、 《素问·评热病论》-腹者至阴之所居。 、 《释名》-自脐以下曰水腹。 、 晁错《论贵粟疏》-腹饥不得食。
【组词】
腹痛、 腹肠、 腹围、 腹如垂瓠、 腹便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