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38: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38:58
词汇“燔祀”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古代**和祭祀活动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燔祀”的字面意思是烧祭,即古代人们通过焚烧祭品来祭祀神灵的一种仪式。其中,“燔”指的是焚烧,“祀”指的是祭祀。
“燔祀”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祭祀”等更为通用的词汇。
在古代,燔祀是重要的和社会活动,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和神灵的敬畏。这种仪式在社会秩序、农业生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提到“燔祀”,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庄重仪式、神秘的**氛围,以及对神灵的虔诚和敬畏。
由于这个词汇较为古老和专业,日常生活中较少遇到。但在阅读古代文献或参与历史文化活动时,可能会接触到。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可以将“燔祀”作为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元素,用以营造特定的氛围和情感。
在其他文化中,如古埃及、古希腊等,也有类似的焚烧祭品的祭祀仪式,但具体名称和形式可能有所不同。
“燔祀”作为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在研究古代*和社会活动时具有重要价值。了解和学这个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化和信仰。
1.
【燔】
(形声。从火,番声。本义:焚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燔,爇也。从火,番声。与焚略同。 、 《列子·黄帝》-藉芿燔林。 、 《汉书·东方朔传》。注:“焚烧也。”-燔之于四通之衢。 、 《素问·生气通天论》-体若燔炭。 、 《庄子·盗跖》-抱木而燔死。 、 《史记·平津侯生父传》-燔其茏城。 、 《汉书·宣帝纪》-人民饥饿,相燔烧以求食。 、 《汉书·儒林传》-燔诗书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不若燔土。
【组词】
燔燎、 燔石、 燔刑、 燔燃、 燔销
2.
【祀】
(形声。从示,巳声。“示”常与祭祀有关。本义:祭祀天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祀,祭无已也。 、 、 、 《周礼·在宗伯》。郑注:“五色之帝。”-五祀。 、 《周礼》。贾公彦疏:“天神称祀,地祗称祭,宗庙称享。”-以雷鼓鼓神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