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18: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18:17
“人种”(Race)是一个社会科学和生物学概念,通常用来描述人类群体之间的遗传和生理差异。这些差异通常基于皮肤颜色、面部特征、头发类型等因素。然而,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这些生物学差异并不足以构成科学上有效的人种分类,因为人类基因多样性主要在个体之间而非群体之间。
“人种”一词源自拉丁语“raza”,意为“种类”或“血统”。在18世纪和19世纪,随着人类学和生物学的发展,这个词开始被用来描述人类的不同群体。然而,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开始质疑基于生理特征的人种分类的科学性。
在许多社会中,“人种”的概念与种族主义和歧视紧密相关。它被用来划分和排斥某些群体,导致社会不平等和冲突。现代社会越来越倾向于强调人类的共同性和多样性,而不是基于人种的差异。
“人种”这个词可能引发复杂的情感反应,包括对历史上的种族歧视和暴力的记忆,以及对当前社会中种族平等和多样性的期望。它也可能引发对个人身份和归属感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尽量避免使用“人种”这个词来描述他人,而是更倾向于使用更中性和包容性的词汇,如“族群”或“文化背景”。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人种”:
在人种的画布上,
我们绘制着不同的色彩,
每一种颜色,
都是生命的独特篇章。
看到“人种”这个词,我可能会联想到世界各地的不同肤色和面部特征的照片,以及反映种族多样性的音乐和艺术作品。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人种”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概念相似。例如,在西班牙语中,“raza”直接对应“人种”,而在日语中,“人種”(じんしゅ)也表达了相似的概念。
“人种”这个词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尤其是在探讨社会和生物学问题时。然而,随着对人类多样性和平等的认识加深,我们应该更加谨慎和敏感地使用这个词,避免引发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通过深入了解和反思“人种”的含义和使用,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和理解。
1.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2.
【种】
(形声。从禾,中(重)声。本义:播种;散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种,先种后熟也。 、 《诗·大雅·閟宫》-黍稷种稑。 、 《周礼·内宰》-而生种稑之种。 、 《诗·大雅·生民》-种之黄茂,实方实苞。 、 《吕氏春秋·辩土》-慎其种,勿使数,亦无使疏。 、 《礼记·月令》-仲秋乃劝种麦。 、 《梦溪笔谈·采草药》-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 、 《书·大禹谟》-皋陶迈种德,德乃降,黎民怀之。
【组词】
种田;种子、 种惠、 种祸、 种福、 种祉、 种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