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47: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47:14
“有色人种”是一个描述人类肤色的词汇,通常指的是非白人种族,包括但不限于非洲人、亚洲人、拉丁美洲人、太平洋岛民等。这个词汇强调了肤色的多样性,但同时也可能带有种族分类的意味。
在文学中,“有色人种”可能被用来探讨种族身份、歧视和多元文化。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指代非白人的朋友或同事。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和种族研究,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进行学术讨论和分析。
同义词“非白人”和“少数族裔”在某些语境下可能更加中性,而“有色人种”可能带有更强烈的肤色意识。
“有色人种”这个词汇起源于19世纪,当时科学种族主义盛行,人们试图通过肤色来分类人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从科学领域转向社会和文化领域。
在许多社会中,“有色人种”这个词汇与种族歧视和身份认同问题紧密相关。它反映了社会对肤色的关注,以及由此产生的权力结构和偏见。
这个词汇可能引起复杂的情感反应,包括对种族平等的渴望、对历史不公的反思,以及对未来多元和谐社会的期待。
在个人经历中,这个词汇可能与家庭、朋友或工作环境中的种族多样性相关。例如,在一个多元文化的团队中工作,可以深刻体会到不同肤色和文化背景带来的丰富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有色人种”融入对多元文化的赞美:
在彩虹的每一端, 有色人种编织着梦想, 他们的故事,如繁星闪烁, 在夜空中,绘出希望的轮廓。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不同肤色人群和谐共处的画面。在音乐中,可以联想到反映多元文化和种族融合的旋律。
在不同语言中,如西班牙语的“personas de color”或法语的“personnes de couleur”,都对应着“有色人种”的概念,但其使用和文化背景可能有所不同。
“有色人种”这个词汇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反映了肤色的多样性,也触及了种族身份和社会公正的深层问题。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时,需要考虑到其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以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偏见。
1. 【有】
2. 【色】
3.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4.
【种】
(形声。从禾,中(重)声。本义:播种;散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种,先种后熟也。 、 《诗·大雅·閟宫》-黍稷种稑。 、 《周礼·内宰》-而生种稑之种。 、 《诗·大雅·生民》-种之黄茂,实方实苞。 、 《吕氏春秋·辩土》-慎其种,勿使数,亦无使疏。 、 《礼记·月令》-仲秋乃劝种麦。 、 《梦溪笔谈·采草药》-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 、 《书·大禹谟》-皋陶迈种德,德乃降,黎民怀之。
【组词】
种田;种子、 种惠、 种祸、 种福、 种祉、 种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