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22: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22:38
“浮屠”一词源自梵语“stūpa”,在汉语中最初指的是**中的塔,特别是指用于供奉佛舍利或其他圣物的建筑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也被用来泛指各种塔形建筑物。
在文学中,“浮屠”常被用来象征的神圣或历史的沉淀。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涉及或古建筑的讨论中会出现。在专业领域,如建筑学或**研究中,“浮屠”是一个专业术语。
同义词:塔、宝塔、佛塔 反义词:(由于“浮屠”特指一种建筑物,反义词不明显,但可以考虑“平地”等表示无建筑物的词汇)
“浮屠”源自梵语“stūpa”,随着传入,这个词逐渐被汉语吸收并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含义。在历史演变中,“浮屠”从特指佛塔扩展到泛指各种塔形建筑。
在文化中,“浮屠”与紧密相关,是**信仰和文化传承的象征。在社会背景中,浮屠常常是社区的中心,也是历史和文化的标志。
“浮屠”给人以庄严、神圣的感觉,联想可能包括宁静的寺庙、虔诚的信徒和悠久的历史。
(这部分需要个人经历,以下为假设性内容) 在旅行中,我曾参观过一座古老的浮屠,那里的宁静和历史的厚重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可以将“浮屠”用作意象,如: “晨曦中的浮屠,静静地守护着千年的秘密。”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座古老的浮屠在夕阳下的剪影;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宁静的**音乐,如梵唱。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中对应的词汇可能是“stupa”或“pagoda”,在不同文化中,这些词汇的使用和意义可能有所不同。
“浮屠”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承载了*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是建筑美学的体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浮屠”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化视野和语言表达能力。
1.
【浮】
(形声。从水,孚(fú)声。本义:漂流,漂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浮,氾也。 、 《诗·小雅·菁菁者莪》-载沉载浮。 、 《广雅》-浮,漂也。浮游也。 、 《论语·公冶长》-乘桴浮于海。 、 《书·禹贡》-浮于济漯。 、 《楚辞·哀郢》-过夏首而西浮兮。 、 《文选·桦·海赋》-浮天无岸。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2.
【屠】
(形声。从尸,者声。“尸”,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活人,与人有关。本义:宰杀牲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屠,刳也。 、 《六书故》-屠,刳剥畜牲也。 、 《史记·樊哙列传》-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 、 《后汉书·何进传》-进自屠羊。 、 《史记·魏公子列传》-屠者朱亥。 、
【组词】
屠沽、 屠狗、 屠杀、 屠肆、 屠工、 屠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