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17: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17:58
浮尘:字面意思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尘埃颗粒。基本含义通常指的是由于自然现象(如风)或人类活动(如建筑施工、车辆行驶)引起的空气中可见的尘埃。
浮尘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浮”和“尘”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浮”指悬浮,“尘”指尘埃,合起来即表示悬浮的尘埃。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浮尘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有所增加。
在**文化中,浮尘有时被用来比喻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在社会背景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浮尘问题也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空气质量管理和健康保护方面。
浮尘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如不适、烦躁或是对环境污染的担忧。联想可能包括雾霾、沙尘暴等环境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浮尘可能让我联想到在沙尘暴天气中戴口罩出行的经历,或是对家中空气净化器的依赖。
在诗歌中,可以将浮尘比喻为时间的痕迹:
岁月如浮尘,轻轻飘散在风中, 留下的,是历史的深深浅浅。
浮尘在视觉上可能让人联想到朦胧的画面,听觉上则可能是风沙的声音或是空气净化器的轻微嗡嗡声。
在英语中,浮尘可以对应为“floating dust”或“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不同文化中对浮尘的关注程度和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浮尘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反映了环境问题,也承载了文化和情感的象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浮尘的多重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和丰富地使用这一词汇。
1.
【浮】
(形声。从水,孚(fú)声。本义:漂流,漂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浮,氾也。 、 《诗·小雅·菁菁者莪》-载沉载浮。 、 《广雅》-浮,漂也。浮游也。 、 《论语·公冶长》-乘桴浮于海。 、 《书·禹贡》-浮于济漯。 、 《楚辞·哀郢》-过夏首而西浮兮。 、 《文选·桦·海赋》-浮天无岸。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2.
【尘】
(会意。《说文》从三“鹿”,从“土”,表示鹿群行扬起尘土的意思。楷书简去重迭的部分,只保留一个“鹿”。现行简化字“尘”,也是一个从“小”从“土”的会意字。本义:尘土)。
同本义。
【引证】
《左传·昭公三年》。注:“土也。”-湫隘嚣尘。 、 《庄子·逍遥游》-尘埃也。 、 《庄子·齐物论》-而游于尘垢之外。 、 《楚辞·招魂》-朱尘筵些。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组词】
浮尘;降尘;灰尘、 一尘不染;尘封、 尘涓、 尘芥、 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