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8:53: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8:53:20
暴风雪:指一种极端天气现象,通常伴随着强烈的降雪、大风和低温。它是由***的冷空气与暖湿空气相遇而形成的,导致雪和风的强度极大,能见度极低,对交通、电力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暴风雪”一词源于汉语,由“暴风”和“雪”两个词组合而成,直接描述了这种天气现象的特征。在英语中,对应的词汇是“Blizzard”,源自中古英语的“blizzen”,意为“打击”或“猛击”。
在北欧和北美的一些地区,暴风雪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这些地区,人们通常会提前做好准备,如储备食物和燃料,以应对可能的暴风雪。
暴风雪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恐惧和不安,因为它意味着危险和不便。然而,在某些文学和艺术作品中,暴风雪也可能象征着纯洁和新生。
在我小时候,有一次经历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整个城市停电,我们不得不点燃蜡烛,围坐在火炉旁,那是一个难忘的夜晚。
在诗歌中,暴风雪可以被用来形容内心的混乱和冲突:
我的心如暴风雪般狂乱, 思绪在风中飘散, 寻找着那一片宁静的雪原。
暴风雪的视觉联想通常是白茫茫一片,风雪交加,能见度极低。听觉上,则是呼啸的风声和雪花拍打在窗户上的声音。
在不同语言中,描述暴风雪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义都是指强烈的降雪和大风。例如,在俄语中,暴风雪被称为“Метель”(Metel),在德语中则是“Schneesturm”。
通过对“暴风雪”这一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它不仅是气象学中的一个专业术语,也是文学和日常语言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了解其词源和跨文化比较,有助于我更全面地掌握这一词汇,并在语言表达中更加灵活地运用它。
1.
【暴】
(会意。古文从日,麃声。从日出艹米。本义:晒)。
同本义。
【引证】
《广韵》-暴,日干也。曝,俗。 、 《小尔雅》-暴,晒也。 、 《考工记》-书暴诸日。 、 《孟子》-一日暴之。 、 《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偃卧日中也。”-暴于南荣。 、 《左传·宣公十二年》-今我使二国暴骨。 、 《颜氏家训·书证》-言日中时必须暴晒,不尔者,失其时也。
【组词】
一暴十寒;暴炙、 暴背、 暴浣
2.
【风】
比喻感化。
【引证】
《史记·平准书》-天子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
【组词】
风民
3.
【雪】
(会意。从雨,从彗,彗(huì)省声。本义: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到摄氏零度以下时,就有部分凝结成冰晶,由空中降下,叫做雪)。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采薇》-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谢惠莲《雪赋》题注引《五经通训》-春洩气为雨,雨凝为雪。 、 《左传·隐公九年》-平地尺为大雪。 、 《诗·曹风·蜉虫游》-麻衣如雪。 、 《礼记·月令》-[孟冬之月]行秋令,则雪霜不时,小兵时起,土地侵削。 、 杜甫《北征》诗-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组词】
雪案萤窗、 雪里鸿、 雪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