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04: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04:13
“楛矢之贡”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字面意思是“用楛木做的箭作为贡品”,其中“楛”指的是一种质地较差的木材,“矢”即箭。这个成语比喻贡献的东西虽然质量不高,但表达了诚心和敬意。
在文学作品中,“楛矢之贡”常用来形容那些虽然不完美但充满诚意的行为或礼物。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文学研究中,它可能会被提及。
“楛矢之贡”源自《左传》,是古代文献中的一个典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文学作品中,逐渐成为表达诚意的固定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礼物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物质本身,更在于送礼人的心意。因此,“楛矢之贡”强调的是诚意和敬意,而非物质的价值。
这个成语给人以温暖和感动的情感反应,因为它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和尊重。在表达感谢或赞赏时,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加情感的深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楛矢之贡”来形容朋友送给我的手工小礼物,虽然不值钱,但充满了他的心意和努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楛矢之贡,虽轻犹重,心意如山,情深似海。”
想象一幅画面:古代的小国使者,手持楛木箭,面带诚恳的微笑,向大国进贡。这样的场景充满了历史感和仪式感。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token of appreciation”,虽然不完全相同,但也强调了礼物的象征意义和送礼人的心意。
“楛矢之贡”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体现。它教会我们在交流中重视心意和诚意,而不仅仅是物质的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文化内涵。
1.
【楛】
(形声。从木,苦声。(hù)本义:①一种树。《说文》:“楛木也。”《韩非子·十过》:“有楛高至于丈。”②谓器物粗劣不坚固)。
粗劣的,粗制滥造的。
【引证】
《荀子·议兵》-械用兵革窳楛不便利者弱。 、 《荀子·王霸》-百工莫不忠信而不楛矣。 、 《荀子·富国》-芒轫楛。 、 《荀子·天论》。注:“谓粗恶不精也。”-楛耕伤稼。
【组词】
楛僈、 楛耕伤稼、 楛窳
2.
【矢】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镝括羽之形。本义:箭)。
同本义。以竹为箭,以木为矢。
【引证】
《释名》-矢又谓之箭。 、 《说文》-矢,弓弩矢也。 、 《周礼·司弓矢》-掌六弓、四弩、八矢法。 、 《广雅》-矢,箭也。 、 《易·噬》-嗑得金矢,解得黄矢。 、 《战国策·齐策》-疾如锥矢。 、 《礼记·少仪》-侍投则拥矢。 、 《诗·小雅·吉日》-既挟我矢。 、 《大戴礼记·投壶》-矢以柘若棘。 、 汉·贾谊《过秦论》-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入于太亩,还矢先王。
【组词】
飞矢;矢石、 矢人、 矢如雨下、 矢房、 矢书、 矢干、 矢锋、 矢镝;矢镞、 矢刃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贡】
(形声。从贝,工声。本义:进贡,把物品进献给朝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贡,献功也。 、 《释言》-贡,上也。 、 《广雅》-贡,献也。 、 《左传·僖公四年》-尔贡包茅不入。 、 《周礼·大司徒》。注:“贡地所生,谓九谷。”-以令地贡。 、 《周礼·小司徒》。注:“谓九谷三泽之材也。”-以任地事而令贡赋。 、 《考工记·匠人》注-贡者,自治其所受田,贡其税谷。 、 《聊斋志异·促织》-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
【组词】
贡奉、 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