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0:43: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0:43:52
词汇“楛死”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这个词汇可能是一个误写或者是一个非常生僻的词汇。在现代汉语中,没有确切的资料表明“楛死”是一个标准的词汇。因此,我们无法提供关于这个词汇的详细分析。
如果“楛死”是一个误写,可能是想要表达的意思与“枯死”相近。以下是对“枯死”的分析:
“枯死”指的是植物因为缺水、疾病、虫害或其他原因而失去生命力,变得干枯无生气。
“枯死”由“枯”和“死”两个字组成,“枯”原指植物失去水分而干瘪,“死”指生命终结。两个字结合,形象地描述了植物生命力的丧失。
在**传统文化中,枯死的植物往往象征着衰败和不幸,因此在诗词和绘画中,枯死的景象常常用来表达哀愁和忧郁的情感。
“枯死”一词给人以萧条、凄凉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荒废的庭院、无人照料的花园,以及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家中的植物枯死了,可能会让人感到失望和无奈,同时也提醒人们要更加关注和照顾身边的植物。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枯死的藤蔓缠绕着旧墙,岁月在裂缝中静静流淌。”
看到“枯死”的景象,可能会联想到干枯的树枝、凋零的花朵,听到风吹过枯叶的沙沙声。
在不同语言中,描述植物死亡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都传达了相似的意象和情感。
“枯死”是一个形象生动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植物的状态,也反映了人们对生命和自然的感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
【楛】
(形声。从木,苦声。(hù)本义:①一种树。《说文》:“楛木也。”《韩非子·十过》:“有楛高至于丈。”②谓器物粗劣不坚固)。
粗劣的,粗制滥造的。
【引证】
《荀子·议兵》-械用兵革窳楛不便利者弱。 、 《荀子·王霸》-百工莫不忠信而不楛矣。 、 《荀子·富国》-芒轫楛。 、 《荀子·天论》。注:“谓粗恶不精也。”-楛耕伤稼。
【组词】
楛僈、 楛耕伤稼、 楛窳
2.
【死】
(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è),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死,民之卒事也。 、 《列子·天瑞》-死者,人之终也。 、 《礼记·曲礼》-庶人曰死。 、 《礼记·檀弓》-沁人曰死。 、 《左传·哀公十六年》-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 、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亡何国变,宁南死。
【组词】
死生、 死过、 死限、 死却、 死不残、 死去还魂、 死费尽残、 死数里算帐、 死耗、 死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