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4:16: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4:16:52
从犯:在法律术语中,从犯指的是在犯罪活动中起辅助作用的人,即不是主犯,但参与了犯罪行为,通常是在主犯的指示或帮助下进行犯罪。从犯的行为可能包括提供工具、协助逃跑、传递信息等。
从犯一词源自汉语,其中“从”字意味着跟随或辅助,“犯”字指的是犯罪或违法行为。在古代法律文献中,已有对从犯的定义和处理方式的记载。随着法律体系的发展,从犯的法律定义和刑事责任也逐渐明确和细化。
在不同的文化和法律体系中,从犯的定义和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在一些社会中,从犯可能被视为相对较轻的罪犯,而在其他社会中,从犯可能与主犯承担相似的责任。
从犯这个词可能引起人们对犯罪行为的负面情感,同时也可能引发对从犯个人背景和动机的同情或理解。这个词的使用可能会影响人们对犯罪行为的整体看法和态度。
在个人生活中,从犯这个词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在讨论法律案件或观看犯罪题材的影视作品时,可能会遇到这个概念。了解从犯的法律定义和角色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犯罪行为的复杂性。
在创作中,可以将从犯作为一个角色的核心特征,探索其在犯罪故事中的心理变化和道德困境。例如,在小说中,一个从犯角色可能在故事发展中逐渐展现出自己的独立意志和复杂性。
从犯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法庭审判的场景,或者是犯罪现场的紧张氛围。在视觉上,可能会想象到警察逮捕从犯的画面,或者是从犯在法庭上接受审判的情景。
在不同语言中,从犯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概念通常是相似的,即在犯罪行为中起辅助作用的人。例如,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accomplice”或“accessory”。
从犯这个词在法律和犯罪学中具有明确的定义和重要性。了解从犯的概念不仅有助于理解法律体系,还能在更广泛的语境中帮助我们识别和分析辅助性角色在各种行为中的作用。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从犯的含义和用法可以增强我们对复杂社会现象的理解和描述能力。
1.
【从】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二人相从形。本义:随行,跟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従,随行也。 、 《周礼·司仪》-客从拜辱于朝。 、 《易·坤》-或从王事。 、 《易·夏小正》-啬人不从。 、 《诗·邶风·击鼓》-从以孙子。 、 《淮南子·泛论》-禽兽可羁而从之。 、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组词】
从龙、 从学、 从骑、 从嫁、 从井救人
2.
【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本言犬犯人。转注为凡干陵违逆之称。-犯,侵也。 、 《世说新语·自新》-軓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组词】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犯界、 犯境
触犯,冒犯。
【引证】
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三国演义》-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组词】
犯忌讳;犯阙、 犯颜、 犯鳞、 犯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