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24: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24:25
水底隧道:指建造在水下的隧道,通常用于连接两个陆地或岛屿,允许人员、车辆或管道通过水域。这种隧道可以是沉管隧道、盾构隧道或钻爆隧道等形式。
水底隧道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水底”和“隧道”两个词组合而成。随着现代工程技术的发展,水底隧道的建造方法和应用场景不断扩展。
水底隧道在现代社会中象征着科技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征服。例如,英法海底隧道(Channel Tunnel)的建成,不仅促进了英法两国的经济交流,也成为工程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水底隧道给人以神秘和探险的感觉,同时也让人联想到安全和便捷。在个人情感上,可能会激发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对科技成就的敬畏。
在旅行中,我曾通过一条水底隧道前往一个海岛,那种穿越水下的体验非常独特,让我对现代工程技术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诗歌中,可以将水底隧道比喻为心灵的隐秘通道,探索内心深处的情感和记忆:
在心灵的深渊,有一条水底隧道, 它连接着过去的梦与未来的希望。 每一步深入,都是对自我的探寻, 在黑暗中,我找到了光。
水底隧道的视觉联想可能是幽暗、湿润的隧道墙壁,以及透过隧道灯光看到的波光粼粼的水面。听觉上,可能是水流的潺潺声和隧道内的回声。
在不同文化中,水底隧道可能具有相似的工程意义,但在象征意义上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东方文化中,水底隧道可能与龙宫或神话传说相关联。
水底隧道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现代工程技术的成就,也激发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欲望。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它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可以用于多种语境和创作中。
1.
【水】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2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水,准也。 、 《释名》-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 、 《淮南子·天文》-积阴之寒气为水。 、 《书·洪范》-五行一曰水。 、 《左传·桓公元年》-凡平原出水为大水。 、 《礼记·曲礼》-水曰清滌。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组词】
水铫、 水头儿、 水湿、 水蛊病、 水中丞、 水落归槽、 水喷桃花、 水镜先生、 水陆杂陈、 水廓、 水涡、 水馆
2.
【底】
(形声。从广(yǎn),氐(dǐ)声。本义:止住;停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底,止居也。 、 《左传·昭公元年》-勿使有壅蔽湫底。
3.
【隧】
(形声。从阜(fù),遂声。阜指土山,从阜的字有的与建筑有关。本义:墓道,古墓中运送棺材到墓室的通道)。
同本义。
【引证】
《周礼·冢人》-以度为丘隧。 、 《南史·豫章文献王嶷传》-上数幸嶷第,宋长宁陵隧道出第前路,上曰“我便是入他家墓内寻人。
【组词】
隧户、 隧口
4.
【道】
(形声。从辵(chuò),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道,所行道也。 、 《尔雅》-一达谓之道。 、 《易·履》-道坦坦。 、 《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 、 《老子》五十三章-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 《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 、 《史记·项羽本纪》-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 《山海经·海外北经》-道渴而死。 、 《史记·陈涉世家》-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组词】
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道;车道;康庄大道;道友、 道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