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10: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10:06
“永世不忘”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个词汇强调记忆的持久性和深刻性,通常用来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的记忆非常深刻,以至于永远不会被遗忘。
在文学作品中,“永世不忘”常用于表达对英雄人物、重大或深刻情感的永恒记忆。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词来表达对某人的感激或对某事的深刻印象。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心理学,这个词可能用于描述那些对人类历史或个体记忆有深远影响的或人物。
“永世不忘”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永世”和“不忘”两个词组合而成。在古代汉语中,“永世”指的是永远的时间,“不忘”则表示不会忘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更加灵活和广泛。
在文化中,“永世不忘”常用于表达对先人、英雄或重大的尊重和纪念。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也常用于表达对某人的感激或对某事的深刻印象,强调记忆的持久性和深刻性。
“永世不忘”这个词汇给人以庄重、深刻和永恒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值得铭记的历史时刻、英雄人物或深刻情感,激发人们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思考。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的教诲和关怀让我永世不忘。他的影响深远,不仅在学术上,更在人生道路上给予我指引和启发。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永世不忘”:
在那遥远的星河,
有你永世不忘的笑容,
如晨曦般温暖,
如夜空般深邃。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历史英雄或重大**的画作,让人感受到“永世不忘”的深刻意义。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首庄重而深情的乐曲,如古典音乐中的某些篇章,来表达这种永恒的记忆。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never forget”或“eternal memor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永恒记忆的概念。在不同文化中,对永恒记忆的重视和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意义是相似的。
通过对“永世不忘”这个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表达永恒记忆和深刻情感方面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能够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对某些人或事的持久记忆和深刻影响。
丹青著明世,永世不相忘。
但凌未风却舍了性命为我们尽力,此恩此德,~。
1.
【永】
(象形。小篆字形,象水流曲曲折折的样子。本义:水流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永,水长也。象水巠理之长。 、 《诗·周南·汉广》。毛传:“永,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2.
【世】
(指事。金文字形。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止”上加三个圆点,表三十年;止,到此为止。本义:三十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世,三十年为一世。 、 《论语·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忘】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亡,亡亦声。本义:忘记,不记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忘,不识也。 、 《诗·郑风·有女同车》-德音不忘。 、 《列子·周穆王》。释文:“不记事也。”-中年病忘。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忘路之远近。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宠辱偕忘。 、 诸葛亮《出师表》-忘身于外。
【组词】
忘魂、 忘昏、 忘反、 忘年、 忘味、 忘食、 忘却、 忘生舍死、 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