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02: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02:49
生绡(shēng xiāo)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未经染色的细丝绸。在古代,生绡常用于制作衣物、窗帘等,因其质地轻、透气性好而受到青睐。
文学语境:在古典文学中,生绡常被用来形容女子的衣裳或窗帘,如“生绡画扇”、“生绡裙”等,用以营造一种轻盈、飘逸的意境。
口语语境:在现代口语中,生绡的使用较少,更多出现在文学作品或特定的文化讨论中。
专业领域:在纺织品行业,生绡可能被提及,特别是在讨论丝绸的种类和用途时。
同义词:细绢、*绸
反义词:厚绸、重绢
词源:生绡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生”指未经加工的,“绡”指细*的丝绸。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绡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文学和艺术领域仍保留其特定的文化意义。
在古代**,生绡是贵族和文人雅士喜爱的材料,常用于制作高档的衣物和装饰品。它不仅代表了高品质的生活,也体现了对美的追求。
生绡给人一种轻盈、优雅的感觉,常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宫廷生活和文人墨客的雅致。它也常被用来形容女子的柔美和温婉。
在现代生活中,生绡的应用较少,但在一些传统手工艺品中仍可见其身影,如某些地区的传统服饰和工艺品。
在诗歌中,生绡可以用来形容女子的衣裳,如:“她如生绡般轻盈,舞动在春风中。”
生绡的视觉联想是轻盈、透明的丝绸,而听觉联想可能是丝绸摩擦时的细微声响。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轻盈丝绸材料也有其对应的词汇和使用方式,如日本的“和绢”。
生绡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古代丝绸文化的一部分,也体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生活的品质。在现代,虽然其使用减少,但在文学和艺术中仍保留其独特的文化价值。
1.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 《广雅》-生,出也。 、 《广韵》-生,生长也。 、 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 、 《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 、 《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 《诗·唐风·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 《诗·小雅·信南山》-生我百谷。 、 徐光启《甘薯疏序》-种之,生且蕃。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组词】
生盛、 生化、 生骨、 生落、 生遂、 生荣、 生处、 生肌、 生条
2.
【绡】
(形声。从糸,肖声。本义:生丝或以生丝织成的薄绸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绡,生丝也。 、 《礼记·檀弓》-绡幕鲁也。 、 曹植《洛神赋》-曳雾绡之轻裾。 、 左思《吴都赋》-泉室潜织而卷绡。 、 白居易《卖炭翁》-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红绡不知数。 、 《红楼梦》-紫鹃放下绡帐,移灯掩门而去。
【组词】
绡巾、 绡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