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3:46: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3:46:45
词汇“弃疾”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组合,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不过,我们可以从字面上对其进行分析:
结合起来,“弃疾”可以理解为放弃疾病,即不再受疾病困扰,恢复健康。
由于“弃疾”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人战胜疾病,重获新生。在口语中,可能不会直接使用这个词汇,而是用更常见的表达方式来描述类似的概念。
由于“弃疾”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可能没有详细的历史记录。它可能是由两个常用汉字组合而成的新词。
在**文化中,健康和疾病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因此,“弃疾”这样的词汇反映了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和对疾病的排斥。
“弃疾”这个词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希望、重生和积极向上的情感。它象征着战胜困难,恢复活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用“弃疾”来形容某人从疾病中恢复过来,比如在谈论亲友的健康状况时。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弃疾”来表达生命的坚韧和对未来的希望:
春风拂面,万物复苏,
弃疾之人,心怀朝阳。
“弃疾”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医院、康复中心或者自然风景,这些地方或场景通常与健康和恢复有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弃疾”的词汇,但会有类似的表达来描述从疾病中恢复的过程。
“弃疾”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它简洁地表达了从疾病中恢复的积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特定的情感和概念。
1.
【弃】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个头向上的婴孩,三点表示羊水,头向上表示逆产。中间是只簸箕 ,下面是两只手。合起来表示将不吉利的逆产儿倒掉之意。小篆写法大同小异。本义:扔掉;抛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弃者,不孝子人所弃也。”-弃,捐也。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天之弃商也久矣。 、 王粲《七哀》-抛子弃草间。 、 苏洵《六国论》-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敌弃炮仓皇遁。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子孙弃者。 、 清·周容《芋老人传》-弃其妇。 、 《广东军务记》-弃甲投戈。 、
2.
【疾】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大(人),从矢,字形象人腋下中箭。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矢能伤人,矢之去甚速,故从矢会意。”本义:受兵伤。泛指疾病)。
轻微的叫疾。
【引证】
《说文》。段注:“析言之则病为疾加,浑言之则疾亦病也。”-疾,病也。 、 《韩非子·喻老》-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 《论语·雍也》-伯牛有疾,子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