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3:41: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3:41:15
“同声相呼”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声音相同,互相呼应。基本含义是指人们在思想、情感或行动上保持一致,相互支持或响应。
“同声相呼”源自古代汉语,其词源可以追溯到《左传》等古代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文化中,“同声相呼”强调团结和一致性,这与儒家文化中的“和为贵”思想相契合。在社会背景中,该成语常用来强调集体行动和共同目标的重要性。
该成语给人以积极、团结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团队合作、共同奋斗的场景。它鼓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保持一致,共同努力。
在团队项目中,我曾体验到“同声相呼”的力量。当团队成员齐心协力,共同解决问题时,项目进展顺利,成就感油然而生。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同声相呼,共谱华章,心手相连,共赴远方。”
想象一群人手拉手,齐声高唱,这种场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联想,体现了“同声相呼”的团结力量。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ing the same tune”或“march to the same drum”,都强调一致性和团结。
“同声相呼”是一个强调团结和一致性的成语,它在不同语境中都有广泛的应用。通过学和使用该成语,我更加理解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到了其积极影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的词汇量,提升表达的深度和广度。
欲开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同声相呼,实理同归。
1. 【同】 ——见“胡同”hútòng。
2.
【声】
(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声,音也。 、 《礼记·乐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 《虞书》-声依永律和声。 、 《礼记·郊特牲》-凡声阳也。 、 《诗·齐风·鸡鸣》-苍蝇之声。 、 《诗·小雅·车攻》-有闻无声。 、 柳宗元《永州八记》-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 《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
【组词】
声叉、 声嘶、 声如洪钟、 声振林木、 声动梁尘
3.
【相】
(会意。从目,从木。本义:察看;仔细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相,省视也。 、 《尔雅》-相,视也。 、 《书·盘庚上》-相时憸民。 、 《书·召诰》-惟太保先周公相宅。 、 《礼记·月令》-善相丘陵。 、 《诗·鄘风·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 《论衡·订鬼》-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不敢复相士。 、 、 《二刻拍案惊奇》-颠倒相来,到底只是一个盖儿。
【组词】
相尸、 相女配夫、 相脚头
4.
【呼】
(形声。从口,乎声。本义:吐气,与“吸”相对)。
同本义 。生物体把体内的气体排出体外——与“吸”相对。
【引证】
《说文》(外息,指呼气)-呼,外息也。 、 《书·大传》-阴盛则呼吸万物而藏之内也。 、 《素问·离合真邪论》-候呼引针。
【组词】
呼哈、 呼噏、 呼息、 呼翕